基本思想
子问题:同动态规划一样,也是问题能拆成子问题。
贪心:即只关注当前这一步,从所有选项里选取使当前最优的那个,不关注整体。
自顶向下:该算法是根据当前贪心做出的选择,迭代的来简化,得到规模小的问题。
重要性质
贪心选择:贪心就是上面的解释,但我们的目的还是能得到整体的最优。所以重点是:证明通过每一步的贪心选择能产生整体的最优解,只有这样才有使用贪心算法的必要。(除了不需要最优解情况)
最优子结构:同动态规划,即大问题的最优解包含小问题的最优解。
算法步骤
- 找出最优解的性质,刻画结构;
- 递归定义最优值;
- 自顶向下的思路设计算法;——>找当下最优值然后分裂子问题
- 根据过程的信息构造最优解;
例:活动安排
问题描述:n个活动E={1,2,...,n}(如n场表演),每个活动都使用同一个资源(如表演场地),且每个活动都有自己使用该资源的起始时间si和结束时间fi(si<fi),两个活动的时间范围有交集则不相容,求在所给的n个活动中选出最大的相容活动集合。
分析:问题的意思就是,在各活动时间不冲突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选出活动,最多能有多少个。把活动按照结束的时间非减排序,因为结束的越早,在可能的总时长上,后面留出的时间就越多,可以安排的活动也越多。所以可以按照这个顺序判断选择。接下来,根据贪心先选第一个,也就是结束最早的,然后依据它的结束时间,贪心的找到剩下的活动中与其相容的且结束时间最早的那个活动,依次进行下去。
public class ActivityArrang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int[] s = {0,1,3,0,5,3,5,6,8,8,2,12};
int[] f = {0,4,5,6,7,8,9,10,11,12,13,14};
boolean[] a = new boolean[12];//三个数组都比活动数量多一个,为了从1开始
int maxNum = greedySlector(s,f,a);
System.out.println(maxNum);
//查看集合a,看哪些活动被选中
for(int i=1;i<a.length;i++) {
if(a[i])
System.out.print(i+" ");
}
}
public static int greedySlector(int[] s,int[] f,boolean[] a) {
/**
* 输入活动的开始时间集s,和结束时间集f,已按要求排序
* 还有用集合a来标记是否选择活动,若是选对应位值为true,否则为false
* 输出整数,表示所能选择的最大的活动数量
*/
int n=s.length-1;
//先选入第一个活动
a[1]=true;
int j=1;
int count=1;
for(int i=2;i<=n;i++) {
if(s[i]>=f[j]) {
a[i]=true;
j=i;
count++;
}
else
a[i]=false;
}
return count;
}
}
输入为4个,分别是活动1(1,4)、活动4(5,7)、活动8(8,11)、活动11(12,14),可以验证该方案为最优解。
再分析:最优选择的特征是,(1)该活动的开始时间,大于,上一活动的结束时间,(开始是0)。(2)同时,该活动的结束时间,是所有满足条件(1)的活动中,最早的。这也是为什么要排序。
为什么该问题的贪心选择能导致最终的整体最优?
(1)已知根据贪心,最先选择的是第一个是活动1。(2)假设问题存在最优组合A,则A中的所有活动相容。(3)若A的第一个活动是活动1,则A就是根据贪心选出的集合。(4)若不是活动1,而是活动k,我们把活动k替换为活动1,因为,所以活动1和集合中{A-{K}}中的元素也是相容的,这样我们把A又变成了以贪心开始的集合。(5)又原A是最优的,那么替换后的A也是最优的。(6)依照这样的路数,每一次贪心选后,分离的新问题形式和原问题一样,也可以由贪心选择。(7)由数学归纳,这样的贪心选择一定能得到整体的最优。
参考文献
[1] 算法设计与分析(第2版) 王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