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垃圾收集之垃圾收集算法

本文介绍了四种垃圾收集算法:标记-清除算法、复制算法、标记-整理算法和分代收集算法。详细阐述了每种算法的工作原理及优缺点,并针对新生代和老年代的特点选择了合适的收集算法。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导读

垃圾收集器回收内存是根据定义的条件来收集的,有了条件就需要算法来实现这些条件了。

垃圾收集算法

垃圾收集主要的算法有标记-清楚算法、复制算法、标记-整理算法、分代收集算法这四种。

1、标记-清除算法

从名字就可以看出这个算法比较简单,首先标记出所有要回收的对象,在标记完成后统一回收被标记的对象。

它有两个不足的地方:
- 效率不高,标记和清除两个过程的效率都不高;
- 会产生大量不连续的内存碎片,这会导致后续如果需要比较大的内存来分配对象时,因为找不到足够的连续内存,而不得不触发垃圾收集。

不过,标记-清除算法是最基础的收集算法,后续的收集算法都是基于此进行改进得到的。

2、复制算法

复制算法把内存按容量分成了大小相等的两块,每次只使用其中一块。当这一块内存用完后,就把还存活的对象复制到另一块,然后把使用过的内存空间一次清理掉。

这样每次都是对半个区进行内存回收,且每次只需要移动堆顶指针,按顺序分配内存即可,简单高效。不过,虽然不用考虑内存碎片这种情况,但使用内存缩小一半,代价还是有点高。

这个收集算法主要用来回收新生代的,不过因为新生代(后面分代收集算法会提及到)的对象98%是“朝生夕死”的,所以没必要按1:1的比例来划分空间,而是分为一块较大的Eden空间和两块小的Survivor空间,每次使用一块Survivor和Eden空间。回收时,则将Eden和Survivor空间还存活的对象一次性复制到另一块Survivor空间,然后清理掉Eden和用过的Survivor空间。

一般Eden和Survivor的大小比例为8:1,也就是说每次新生代可用内存占整个新生代容量的90%,只有10%是空闲的。而当存活对象超过10%的空间时,空间就不够用了,这时候得依赖其他内存(指老年代,后面会再提到)来进行分担了。

3、标记-整理算法

如果存活对象比较多,用复制收集算法就比较低,如果不想浪费50%的空间,还得额外空间来做担保,所以,老年代一般不直接用这种算法,而是采用“标记-整理”算法。

它的标记过程和“标记-清除”算法一样,只是后续步骤不是直接回收,而是把存活对象往一端移动,然后清理掉另一端的内存。

4、分代收集算法

这种方法是把内存划分为几块,一般是分为新生代和老年代,然后根据各个年代特点采用适当的收集算法。

  • 新生代:会有大批对象死去,少量存活,一般就采用复制算法;
  • 老年代:对象存活率高,没有额外空间担保,就采用“标记-清除”或“标记-整理”算法来回收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