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在开始一篇文章之前往往要搞一个引言,说明一下文章的目的。按照惯例,本文也搞一个。最近在学习Python脚本语言,在这里记录一下。主要有两个目的,一个目的是记录学习过程和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感悟,便于日后复习和查询;另一个目的是练习一下自己的写作能力,提高一下写作水平。2. 历史
学习一门语言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这门开发语言的历史,了解历史可以更清楚的了解到该开发语言的特点和希望解决的问题。先从Python的父亲说起,Python之父也即创始人是Guido van Rossum(吉多•范罗苏姆),这位仁兄是一位荷兰人,但1995年移居美国并结婚生子(美国的科学家好多都是这个形式)。1989年圣诞节期间,在阿姆斯特丹,Guido为了打发圣诞节的无趣,决心开发一个新的脚本解释程序,做为ABC 语言的一种继承。之所以选中Python(大蟒蛇的意思)作为程序的名字,是因为他是一个叫Monty Python的喜剧团体的爱好者。在介绍Python之前先介绍一下ABC语言,该语言是由Guido参加设计的一种教学语言。就Guido本人看来,ABC 这种语言非常优美和强大,是专门为非专业程序员设计的。但是ABC语言并没有成功,究其原因,Guido 认为是非开放造成的。Guido 决心在Python 中避免这一错误。同时,他还想实现在ABC 中闪现过但未曾实现的东西。就这样,Python在Guido手中诞生了。实际上,第一个实现是在Mac机上。可以说,Python是从ABC发展起来,主要受到了Modula-3(另一种相当优美且强大的语言,为小型团体所设计的)的影响。并且结合了Unix shell和C的习惯。正式由于上述特点,Python生而简单易用,且与其它的开发语言在语法上有很多互通的特点。
3. 语法
学习语言首先要学习它的关键字和语法,语法是语言的基础。Python的语法极其简洁,程序代码的结构自然的具有可读性强的特点。如下为一个简单的Hello World程序:import sys
print("hello world")
Python的程序结构通过缩进界定,自然的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同时该种方式减少了程序员的随意性,使得程序员完成代码具有一致性。如下为一个基本的Python程序:
import sys
print("hello world")
import sys
test1 = 0
test2 = 2
if test1 > 0:
print("test1 yes")
if test2 >0:
print("test2 yes")
else:
print("test2 no")
else:
print("test1 no")
通过上述程序可以看出,Python语言并没有类似C或者其它高级语言中使用的语句块关键字界定语句块,而是通过缩进的方式界定。这样可以强制程序员开发可读性良好的程序。避免程序员习惯导致的代码可读性差的问题。
4. 图标
写到最后认识一下Python的图标如下图所示,具体什么含义不太清楚。
5. 排名
看看Python的排名,真吓人!
参考文献:
http://baike.baidu.com/view/210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