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ine和const
一般的常量定义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使用宏#define,一种是使用关键字const,或枚举enum。
这三个方法C++都支持,但C编译器不一定支持,C只有99版才开始支持const关键字,并且C是由于C++的影响才加入const关键字。
(有关C89与C99的区别可以参考这里
http://blog.youkuaiyun.com/phlexii/archive/2006/06/30/855263.aspx)
define和const相比,有如下几个区别:
1. define是宏定义,const是修饰符。
宏定义在代码进入编译器前就会被预处理程序处理掉,而修饰符不会,这样就会方便调试。
修饰符用来指定被修饰的对象具有某个特定的属性,在C++中,共有以下修饰符:
static const inline
2. const是类型安全的,define不是
在使用const限定修饰对象之前,需要指定对象的类型,相当于定义变量,编译器就会检查后续的使用。
3. define定义常量时会引起边际效应,而const不会
define只会对变量进行简单的替换,而不会检查这种替换是否合乎逻辑,如果有下边的定义:
#define N 5
#define M 6+5
则M*N是多少?
经过替换后M*N会被换成6+5*5,而不是我们想要的(6+5)*5
另外,对于一些看起来像函数调用,但却不是的宏定义,使用内联函数代替,如:
#define max(a,b) ((a) > (b) ? (a) : (b))
这样的宏定义,如果发生如下使用时:
int a = 5, b = 0;
max(++a, b); // a 的值增加了2次
max(++a, b+10); // a 的值只增加了1次
这样的写法会让人困扰,因此,使用内联函数替代,如:
inline int max(int a, int b) { return a > b ? a : b; }
不过这和上面的宏不大一样,因为这个版本的max只能处理int类型。但模板可以很轻巧地解决这个问题:
template<class T>
inline const T& max(const T& a, const T& b)
{ return a > b ? a : b; }
这个模板产生了一整套函数,每个函数拿两个可以转换成同种类型的对象进行比较然后返回较大的(常量)对象的引用。因为不知道T的类型,返回时传递引用可以提高效率(见条款22)。
顺便说一句,在你打算用模板写象max这样有用的通用函数时,先检查一下标准库(见条款49),看看他们是不是已经存在。比如说上面说的max,你会惊喜地发现你可以后人乘凉:max是C++标准库的一部分。
有了const和inline,你对预处理的需要减少了,但也不能完全没有它。抛弃#include的日子还很远,#ifdef/#ifndef在控制编译的过程中还扮演重要角色。预处理还不能退休,但你一定要计划给它经常放长假。
因此,尽可能地使用const, inline, enum和模板代替宏。
另外,在将类中成员定义为常量时,使用const就会为问题,类中的const成员只有在生存期才有效,在生存期之外是未知的,如:
class A
{
public:
A(int size);
const int SIZE;
};
A::A(int size)
{
this->SIZE = size;
}
A a(100)和a(200)中的SIZE值是不一样的,如果想定义在类的任何实例中都一样的值,则要使用enum。
class A
{
public:
enum{SIZE1=100, SIZE2=200};
int aiArray1[SIZE1];
};
这样就可以保证SIZE1是100,SIZE2是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