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型只在编译时期有效,编译后的字节码文件中不存在泛型信息,这一点对于我们判断泛型使用规范很有帮助。例如
通常情况下,方法中接受的参数列表如果被写为
public void save(List<? extends Number> list){
System.out.println(list.get(0));
}
就代表,传入的List集合中元素,必须是数字包装类,例如Integer,Double,Float等—Number类型规定了List结合中类型的上限。因此,如果我们调用该方法时使用
//1#
List<String> list = new ArrayList<String>();
list.add("BJTShang")
save(list);
或者
//2#
List<String> list = new ArrayList();
list.add("BJTShang")
save(list);
则必然报错。
但是,如果我们的调用代码是这样的:
//3#
List list = new ArrayList<String>();
list.add("BJTShang");
save(list);
或者是这样的:
//4##
List list = new ArrayList();
list.add("BJTShang");
save(list);
就只会提示类型警告,而不会报错,也可以正常打印出BJTShang。
原因就是泛型擦除:
泛型只在编译时期有效,编译后的字节码文件中不存在泛型信息。
3#和4#代码能够正常运行并得出结果的原因就在于,在编译时期,只检查引用类型list,因此编译通过。虽然实际上传入的类型是不符合的,但是在编译后的字节码文件中是没有泛型信息的,因此此时已经没有泛型约束。相当于普通的List集合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