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分页/分段机制的理解,将本来小范围的地址扩展到更大的范围。
例:
假如我有10个标签,那就只能粘到10个盒子上,用来表示10个的样品。
<1> <2> <3> <4> <5> <6> <7> <8> <9> <10>
如果我想用这10个标签表示更多的样品,那就得想办法了。
比如,我们使用2个标签作为箱号,余下的8个表示样品,那样就可以出现下面的情况:
<0> <0>
<1> <2> <3> <4> <5> <6> <7> <8>
<0> <1>
<1> <2> <3> <4> <5> <6> <7> <8>
<1> <0>
<1> <2> <3> <4> <5> <6> <7> <8>
<1> <1>
<1> <2> <3> <4> <5> <6> <7> <8>
那在这种情况下,总共可以表示:4×8=32个样品。是不是比前面表示的要多了?这就是分页/分段机制的思想。在以前地址线不够的情况下,想要访问更多的地址空间就是采有这样的思想来实现的。
本文详细解释了如何通过分页/分段机制将有限的地址空间扩展以表示更多数据,以解决地址线不足时访问更大地址空间的问题。通过实例演示,展示了这种机制如何有效提升地址利用效率。
71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