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ndroid系统启动时,内核引导参数上一般都会设置“init=/init”,这样的话,如果内核成功挂载了这个文件系统之后,首先运行的就是这个根目录下的init程序。这个程序所了什么呢? 我们只有RFSC(Readthe Fucking Source code)!!
init程序源码在Android官方源码的system/core/init中,main在init.c里。我们的分析就从main开始。
init:
(1)安装SIGCHLD信号。(如果父进程不等待子进程结束,子进程将成为僵尸进程(zombie)从而占用系统资源。因此需要对SIGCHLD信号做出处理,回收僵尸进程的资源,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2)对umask进行清零。
---------------------------
关于Linux下的umask
我们创建文件的默认权限是怎么来的?如何改变这个默认权限呢?
umask是什么?
当我们登录系统之后创建一个文件总是有一个默认权限的,那么这个权限是怎么来的呢?这就是umask干的事情。umask设置了用户创建文件的默认权限,它与chmod的效果刚好相反,umask设置的是权限“补码”,而chmod设置的是文件权限码。一般在/etc/profile、$ [HOME]/.bash_profile或$[HOME]/.profile中设置umask值。如何计算umask值?
umask命令允许你设定文件创建时的缺省模式,对应每一类用户(文件属主、同组用户、其他用户)存在一个相应的umask值中的数字。对于文件来说,这一数字的最大值分别是6。系统不允许你在创建一个文本文件时就赋予它执行权限,必须在创建后用chmod命令增加这一权限。目录则允许设置执行权限,这样针对目录来说,umask中各个数字最大可以到7。该命令的一般形式为:umask nnn
其中nnn为umask置000 - 777。
我们只要记住u m a s k是从权限中“拿走”相应的位即可。下表是umask值与权限的对照表:
umask 文件 目录
--------------------
0 6 7
1 6 6
2 4 5
3 4 4
4 2 3
5 2 2
6 0 1
7 0 0
--------------------
如:umask值为022,则默认目录权限为755,默认文件权限为644。
---------------------------
(3)为rootfs建立必要的文件夹,并挂载适当的分区。
(4)创建/dev/null和/dev/kmsg节点。
(5)解析/init.rc,将所有服务和操作信息加入链表。
(7)先从上一步获得的全局变量中获取信息硬件信息和版本号,如果没有则从/proc/cpuinfo中提取,并保存到全局变量。
(8)根据硬件信息选择一个/init.(硬件).rc,并解析,将服务和操作信息加入链表。
(9)执行链表中带有“early-init”触发的的命令。
(10)遍历/sys文件夹,使内核产生设备添加事件(为了自动产生设备节点)。
(11)初始化属性系统,并导入初始化属性文件。
(12)从属性系统中得到ro.debuggable,若为1,則初始化keychord監聽。
(13)打開console,如果cmdline中沒有指定console則打開默認的/dev/console。
(14)讀取/initlogo.rle(一張565 rle 壓縮的位圖),如果成功則在/dev/graphics/fb0顯示Logo,如果失敗則將/dev/tty0設為TEXT模式并打開/dev/tty0,輸出文本“ANDROID”字樣。
(15)判斷cmdline 中的參數,并设置属性系统中的参数:
(16)執行所有触发标识为init的action。
(17)開始property服務,讀取一些property文件,這一動作必須在前面那些ro.foo設置后做,以便/data/local.prop不能干預到他們。
(18)為sigchld handler創建信號機制。
(19)確認所有初始化工作完成:
(20) 執行所有触发标识为early-boot的action
(21) 執行所有触发标识为boot的action
(22)基于當前property狀態,執行所有触发标识为property的action
(23)注冊輪詢事件:
(24)如果支持BOOTCHART,則初始化BOOTCHART
(25)進入主進程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