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编程是通过网络协议实现两个进程之间的通信。在学习网络编程前建议先学习TCP/IP协议,推荐《图解TCP/IP》和《TCP/IP详解 卷一》这两本书。
网络编程主要是采用客户服务器模型,简称为CS模型。实现网络编程通过套接字API来实现,客户端和服务端都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这篇博客先固定框架中使用到的套接字API然后给出一个简单的回射服务器模型。
TCP的Client/Server模式
在TCP/IP协议中已经讲解了TCP协议中三次握手和四次握手过程,以及发送消息和接受消息。那么在linux系统中,内核中已经将这些协议实现,现在我们一起看看linux下套接字编程的API。
TCP服务器端
1. 创建套接字
#include <sys/socket.h>
int socket(int family,int type,int protocol);
返回:非负描述字---成功 -1---失败
第一个参数指明了协议簇,目前支持5种协议簇,最常用的有AF_INET(IPv4协议)和AF_INET6(IPv6协议);第二个参数指明套接口类型,有三种类型可选:SOCK_STREAM(字节流套接口)、SOCK_DGRAM(数据报套接口)和SOCK_RAW(原始套接口);如果套接口类型不是原始套接口,那么第三个参数就为0。
2.绑定套接字
把一个套接字地址(本机IP和端口号)绑定到创建的套接字上。绑定套接字时可以选择指定IP地址和端口,也可以不指定。通配的IP地址用INADDR_ANY表示,通配的端口用0表示,通配的情况下由内核为其指定相应的IP地址和端口号。
对于客户端可以绑定套接字,但是一般不需要,因为客户端的端口号只是临时的,由内核来分配更合理。但是对服务器而言,一般要使用知名端口号,如果不进行绑定,客户端不知道目的端口号,连接不能完成。
通配地址实现:htonl(INADDR_ANY)
通配地址,内核将等到套接字已连接TCP或已经发出数据报(UDP)时才指定。
#include <sys/socket.h>
int bind(int sockfd, const struct sockaddr * server, socklen_t addrlen);
返回:0---成功 -1---失败
3.监听
socket创建的套接字是主动套接字,调用listen后变成监听套接字。TCP状态有CLOSE跃迁到LISTEN状态。
backlog是已完成队列和未完成队列大小之和,对于监听套接字有两个队列,一个是未完成队列,一个是已完成队列。
- 未完成队列:客户端发送一个SYN包,服务器收到后变成SYN_RCVD状态,这样的套接字被加入到未完成队列中。
- 已完成队列:TCP已经完成了3次握手后,将这个套接字加入到已完成队列,套接字处于ESTABLISHED状态。
下图中可以看出,TCP的三次握手是在调用connect函数时完成的,服务器端没有调用函数,但是必须有套接字在某个端口监听,不然会返回客户端RST,终止连接。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