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中的/*! ... */ 注释和disable/enable keys

本文介绍了MySQL特有的/*!...*/注释用法及其在其他数据库中的表现,并通过实例展示了如何利用禁用和启用索引来提高大量数据导入的速度。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初学mysql,今天用mysql workbench中的导出数据功能,查看生成的.sql文件,发现有很多/*!...*/语句,以为是一般的注释,不会被执行,查了资料后总结如下:

MySQL服务器包含一些其他SQL DBMS中不具备的扩展。注意,如果使用了它们,将无法把代码移植到其他SQL服务器。在某些情况下,你可以编写包含MySQL扩展的代码,但仍保持其可移植性,方法是用“/*... */”注释掉这些扩展。在本例中,MySQL服务器能够解析并执行注释中的代码,就像对待其他MySQL语句一样,但其他SQL服务器将忽略这些扩展。例如: 

SELECT /*! STRAIGHT_JOIN */ col_name FROM table1,table2 WHERE ...
如果在字符“!”后添加了版本号,仅当MySQL的版本等于或高于指定的版本号时才会执行注释中的语法: 

CREATE /*!32302 TEMPORARY */ TABLE t (a INT);
这意味着,如果你的版本号为3.23.02或更高,MySQL服务器将使用TEMPORARY关键字。

也就是说,MYSQL上的语句放在 /*! ... */ 中,这些语句如果在其它数据库中是不会被执行,但在MYSQL中它会被执行。在其他数据库中 /*! ... */就是注释。

另外disable/enable keys是禁止和激活索引:

ALTER TABLE `movies` DISABLE KEYS

ALTER TABLE `movies` ENABLE KEYS 

另外在插入数据时,都会先禁止索引,再激活索引,网上说这样可以节省导入数据的时间。

有一个表 tbl1 的结构如下: 
CREATE TABLE `tbl1` ( `id`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name` char(20) NOT NULL default '',
 PRIMARY KEY (`id`), 
KEY `name` (`name`) ) ENGINE=MyISAM DEFAULT CHARSET=utf8; 
该表里已经存在了200万条记录. 现在, 需要把 tbl1 中的所有记录全部导到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表 tbl2 中去. 
1. 如果采用以下传统的方式, 则执行时间为: 98.01s
 mysql>INSERT INTO tbl2 SELECT * FROM tbl1;
 Query OK, 2000000 row affected (1 min 38.01 sec) Records: 2000000 Duplicates: 0 Warnings: 0
 2. 如果是用以下SQL语句, 则执行时间为: 80.85s (36.30 + 44.55) 
mysql>ALTER TABLE tbl2 DISABLE KEYS; 
Query OK, 0 rows affected (0.00 sec) 
mysql>INSERT INTO tbl2 SELECT * FROM tbl1;
 Query OK, 2000000 row affected (36.30 sec) Records: 2000000 Duplicates: 0 Warnings: 0 
mysql>ALTER TABLE tbl2 ENABLE KEYS;
 Query OK, 0 rows affected (44.55 sec)
 从上面的测试结果来看, 在大批量导入时先禁用索引, 在完全导入后, 再开启索引, 一次性完成重建索引的效率会相对高很多, 经过反复几次测试, 感觉后者基本能比前者快 1.2 倍左右. 这也就是 LOAD DATAL INFILE 相对较快的原因之一.


#!/bin/bash set -euo pipefail # 增强错误检测 # 全局配置参数 MYSQL_ROOT_PASSWORD="Hucx@123" ZABBIX_DB_NAME="zabbix" ZABBIX_DB_USER="zabbix" ZABBIX_DB_PASSWORD="Zbx_DB_123" # 检查系统依赖 check_dependencies() { if ! command -v gpg &> /dev/null; then echo "正在安装GPG依赖..." sudo yum install -y gnupg2 fi } # 关闭防火墙SELinux(测试环境专用) disable_security_modules() { # ...原有代码保持不变... } # 清理旧版MySQL密钥 remove_old_keys() { # ...原有代码保持不变... } # 导入2023版官方密钥 import_latest_key() { echo "正在导入2023版GPG密钥..." # 预先创建GPG目录结构 mkdir -p /root/.gnupg touch /root/.gnupg/gpg.conf chmod 700 /root/.gnupg # 静默导入密钥 if ! sudo rpm --import https://repo.mysql.com/RPM-GPG-KEY-mysql-2023; then echo -e "\033[31m错误:密钥导入失败!\033[0m" exit 1 fi # 验证密钥指纹 if ! gpg --quiet --list-keys --keyid-format long | grep -q "467B942D3A79BD29"; then echo -e "\033[31m错误:密钥指纹验证失败!\033[0m" exit 1 fi echo "密钥指纹验证通过:467B942D3A79BD29" } # 配置官方仓库 configure_repository() { # ...原有代码保持不变... } # 安装MySQL并初始化 install_mysql() { # ...原有代码保持不变... } # 执行安全配置 secure_mysql() { # ...原有代码保持不变... } # 创建Zabbix专用数据库 configure_zabbix_db() { # ...原有代码保持不变... } # 主执行流程 main() { echo -e "\033[32m\n====== 开始MySQL 8.0企业级部署(2025版) ======\033[0m" check_dependencies disable_security_modules remove_old_keys import_latest_key configure_repository install_mysql secure_mysql configure_zabbix_db # ...原有输出代码保持不变... } # 执行主函数 main(./mysql_in3.0.sh:行21: 未预期的符号 `}' 附近有语法错误 )
最新发布
08-05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帮助用户了解嵌入式C中typedef struct SIM_ConfigType的成员变量功能。首先,我得回想一下结构体在C语言中的基本用法,尤其是嵌入式系统中常见的配置结构体。 用户提到的typedef struct SIM_ConfigType,可能是一个用于配置特定硬件模块的结构体,比如串行接口模块(SIM)或系统集成模块。在嵌入式系统中,结构体常用于集中管理硬件外设的配置参数,这样便于初始化传递配置信息。 接下来,我需要分析可能的成员变量。通常,这类结构体包含寄存器配置、模式选择、时钟设置等。比如,模块的工作模式(如主模式或从模式)、时钟频率、数据位宽、中断使能位等。例如,像clockSource这样的成员可能用于选择时钟源,baudRate设置波特率,dataBits决定数据位数,stopBits配置停止位,parityEnable启用奇偶校验,interruptEn控制中断是否开启。 然后,我需要考虑每个成员的具体作用。例如,工作模式可能决定设备是作为主设备还是从设备运行;时钟源选择内部或外部时钟;波特率影响通信速率;数据位停止位是串口通信的基本参数;奇偶校验用于错误检测;中断使能则允许硬件在特定事件发生时触发中断。 另外,用户提供的引用中有关于结构体指针typedef的内容,这可能与如何声明使用该结构体有关。例如,使用typedef可以简化结构体类型名,方便后续变量声明。结构体指针则用于动态分配或传递结构体地址,以便高效访问成员。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厂商的嵌入式系统可能对SIM模块的配置有所不同,因此具体成员变量可能因平台而异。如果用户能提供具体的代码或上下文,分析会更准确。但基于常见情况,可以给出典型的成员变量及其功能说明,并建议查阅相关手册或头文件以获取详细信息。 最后,生成相关问题时要围绕结构体定义、成员用途、初始化方法、指针使用以及动态内存分配等方面,帮助用户深入理解嵌入式C中的结构体应用。</think>在嵌入式C开发中,`typedef struct SIM_ConfigType`通常用于定义硬件模块的配置参数。这种结构体通过封装相关寄存器配置,实现对特定硬件模块(如系统集成模块SIM)的功能控制。以下是典型成员变量的功能说明及示例: ### 结构体成员变量功能说明 1. **clockSource** - 类型:`uint8_t` - 功能:选择模块的时钟源,例如内部时钟(`CLK_SRC_INTERNAL`)或外部晶振(`CLK_SRC_EXTERNAL`)。值对应硬件寄存器中的时钟选择位域[^3] 2. **operatingMode** - 类型:`SIM_OpMode_t` - 功能:设置模块工作模式,如主模式(`MASTER_MODE`)或从模式(`SLAVE_MODE`)。直接影响模块的数据传输方向控制逻辑 3. **baudRate** - 类型:`uint32_t` - 功能:配置通信波特率,例如9600/115200等。需根据系统时钟频率计算分频系数: $$ \text{分频值} = \frac{\text{系统时钟频率}}{\text{目标波特率} \times 16} $$ 4. **dataBits** - 类型:`uint8_t` - 功能:指定数据帧位数(5-9位),如`DATA_BITS_8`表示8位数据格式。需与通信协议匹配[^2] 5. **parityEnable** - 类型:`bool` - 功能:使能奇偶校验位,`true`时增加1位校验位用于错误检测 ### 典型初始化示例 ```c typedef struct { uint8_t clockSource; // 时钟源选择 SIM_OpMode_t operatingMode; // 工作模式 uint32_t baudRate; // 波特率设置 uint8_t dataBits; // 数据位长度 bool parityEnable; // 奇偶校验使能 } SIM_ConfigType; // 创建配置实例并初始化 SIM_ConfigType uartConfig = { .clockSource = CLK_SRC_INTERNAL, .operatingMode = MASTER_MODE, .baudRate = 115200, .dataBits = DATA_BITS_8, .parityEnable = true }; ``` ### 结构体指针操作 通过指针访问成员变量时,推荐使用箭头运算符: ```c SIM_ConfigType *pConfig = &uartConfig; pConfig->baudRate = 9600; // 修改波特率参数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