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TCP头部字段PSH(Push)的解析

TCP是面向连接的运输层协议

众所周知TCP连接的两端都设有发送缓存和接收缓存,用来临时存放双向通信的数据。

TCP不保证接收方应用程序所收到的数据块和发送方应用程序所发出的数据块具有对应大小的关系(这也是TCP粘包现象的由来)。例如发送方一次发送了十个数据块,接收方在接收时可能接收了四个数据块就交付给上层应用程序,导致出现粘包(数据多了)和包缺(数据少了)现象。

在发送时,应用程序在把数据传送给TCP缓存后,TCP在合适的时候把数据发送出去。

在接收时,TCP缓存在接收到数据之后,TCP在合适的时候把数据交给上层应用程序。

注意:这里合适的时候是指综合权衡TCP段的大小、链路利用率以及网卡的繁忙时间等等,例如考虑到效率问题,对积累足够多的字节进行发送/交付。

当然TCP头部中也有着属于自己的"类UDP"属性,即"PSH"字段,全称"Push"。

该字段可以总结为:

当TCP头部字段PSH置位"0"时,该字段功能未启用。

当TCP头部字段PSH置位"1"时,立即尽最大努力快速创建一个TCP报文并发送出去,接收方收到TCP报文并发现其中"PSH"字段置位"1"时,立即尽最大努力快速向上层应用进程交付。

以上操作可以近似理解为立刻发送该数据,不用再等待”合适的时候"。

当两个应用进程进行交互式通信时,有时在一端的通信进程希望在键入一个命令后立即就能够收到对方的响应。如远程登陆Telnet,在这种情况下,TCP头部"PSH"字段就可置位为"1“,即启用Push操作。Telnet服务的TCP头部字段"PSH"是置"1"的,可以理解为默认就是"1"。

我们使用ENSP模拟器抓包查看:

从图中可以看见Telnet应用的TCP头部中的字段"Push"即"PSH"字段置位"1"

以上是小编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步一步探究仔细思考和发现哒,如果有不合理的地方请指正,谢谢!

<think>好的,我需要帮用户找到用C语言编写解析TCP头部的示例代码。首先,用户的需求明确,但可能需要更多的背景信息,比如他们是否已经了解TCP头部结构,或者是否需要基础指导。不过根据引用内容,用户提到了引用[3]中有关TCP头部的字段,这可能是一个关键点。 首先,我应该回顾TCP头部的结构。根据引用[3],TCP头部包括源端口、目的端口、序列号、确认号、头部长度、保留位、标志位(如SYN、ACK等)、窗口大小、校验和、紧急指针等。这些字段的位置和大小需要准确对应到C语言的结构体中。 接下来,我需要考虑如何用C语言的结构体来表示TCP头部。由于TCP头部通常是20字节(不带选项),结构体需要正确对齐各字段。需要注意的是,C语言的结构体可能会因为编译器的对齐方式导致内存布局与实际数据包不同,因此可能需要使用#pragma pack(1)来确保紧凑排列。 然后,用户可能需要示例代码来解析接收到的数据包中的TCP头部。通常,在网络编程中,接收到的数据包是以字节流的形式存在的。因此,将接收到的缓冲区指针强制转换为定义好的TCP头部结构体指针,就可以直接访问各个字段。 另外,需要处理网络字节序和主机字节序的转换。TCP头部中的字段如端口号、序列号等都是大端序,因此需要使用ntohs()和ntohl()等函数进行转换。 可能还需要注意头部长度字段,因为它是4位,表示头部的字数(每个字4字节),所以实际头部长度需要将头部长度字段左移2位。 最后,示例代码应该包括如何提取这些字段,并打印或处理它们。同时,需要提醒用户注意内存对齐和字节序的问题,确保解析正确。 现在,结合这些思考,我应该编写一个结构体定义,并展示如何解析接收到的数据包中的TCP头部,包括各个字段的访问和转换。同时,根据用户提供的引用,引用[3]中的TCP头部结构可以作为参考,确保代码中的字段与描述一致。</think>以下是使用C语言解析TCP头部的示例代码及说明: ### 一、TCP头部结构定义 根据RFC 793标准,TCP头部结构如下: ```c #include <stdint.h> #pragma pack(push, 1) typedef struct { uint16_t src_port; // 源端口号(2字节) uint16_t dest_port; // 目的端口号(2字节) uint32_t seq_num; // 序列号(4字节) uint32_t ack_num; // 确认号(4字节) uint8_t data_offset; // 头部长度(4位) + 保留位(4位) uint8_t flags; // 标志位(6位) + 保留位(2位) uint16_t window; // 窗口大小(2字节) uint16_t checksum; // 校验和(2字节) uint16_t urgent_ptr; // 紧急指针(2字节) } TCPHeader; #pragma pack(pop) ``` ### 二、解析代码示例 ```c #include <stdio.h> #include <arpa/inet.h> void parse_tcp_header(const unsigned char *packet) { const TCPHeader *tcp = (const TCPHeader*)packet; printf("源端口: %d\n", ntohs(tcp->src_port)); printf("目的端口: %d\n", ntohs(tcp->dest_port)); printf("序列号: %u\n", ntohl(tcp->seq_num)); printf("确认号: %u\n", ntohl(tcp->ack_num)); // 解析头部长度(单位:4字节) uint8_t header_length = (tcp->data_offset >> 4) * 4; printf("头部长度: %d 字节\n", header_length); // 解析标志位 printf("标志位: "); if (tcp->flags & 0x01) printf("FIN "); if (tcp->flags & 0x02) printf("SYN "); if (tcp->flags & 0x04) printf("RST "); if (tcp->flags & 0x08) printf("PSH "); if (tcp->flags & 0x10) printf("ACK "); if (tcp->flags & 0x20) printf("URG "); printf("\n"); printf("窗口大小: %d\n", ntohs(tcp->window)); printf("校验和: 0x%04X\n", ntohs(tcp->checksum)); printf("紧急指针: %d\n", ntohs(tcp->urgent_ptr)); } ``` ### 三、使用说明 1. `#pragma pack(push, 1)` 确保结构体紧凑排列,避免内存对齐问题[^3] 2. `ntohs()`/`ntohl()` 用于网络字节序到主机字节序的转换 3. 数据偏移字段`data_offset`前4位存储头部长度(以4字节为单位) 4. 标志位`flags`各bit对应不同控制标识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