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结果都有一个原因,而这个原因并不一定所有人都知晓。看似热闹的收购消息与各种猜测让大家对阴谋论品头论足的时候,翻阅早年的新闻与传言,静下心来再想想,事情似乎没有那么简单。
2005年10月,当一份题为《站在风暴之上》的报告被摆在了前总统布什的面前时,美国的危机感被彻底点燃了。报告中指出:“2004年,世界各地正在耗资10亿美元建造120个化工厂,其中有1个建在美国,50个建在中国”;“2004年,有60万毕业于中国研究所或高等学校的工程学专业的学生,这个数字在印度是35万,在美国是7万”;“2001年,美国工业界用于诉讼的费用超过了研究和开发的费用”……这份报告的出现,让美国对竞争力的渴望达到了顶点,随之而来的,是由美国政符主导的一项名为“美国竞争力计划”出台,这份计划让美国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从国家创新能力第8位,上升到第1位。也就是这个计划,让美国开始在全球开展了优质资产的收购业务,当然执行这项任务的只能是企业了。打开百度,搜索一下谷歌、微软这5年收购了哪些公司,以及这些公司核心产品或技术特长,就很容易联想到诺基亚被收购的原因了。
大约在5年前,有消息曾报道说,美国相关的商务部门建议诺基亚总部从芬兰搬到硅谷,当时并未得到芬兰政府的同意。为什么这么看中诺基亚?因为在无线通讯领域,一些核心专利把持在少数公司手里,而这些公司大多为美国公司,如MOTO、高通等,只有诺基亚美国之外的,如果其能成为美国公司,那么也就意味着大部份无线通讯领域的专利技术都被聚合到了美国本土,这些企业即便不做产品,单向世界收取专利费,就足够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很少能有国产手机厂商敢冲向欧美市场,而是将海外业务更多的放在了东南亚或俄罗斯,因为只要你进去,各种专利费就足以吃掉你的利润了。
那么即要提高美国自身的竞争力,又要强化创新能力,就要收购优质的企业,而收购又不能是政府的行为,所以微软就充当了这样的角色。
后记:可以想见的是,微软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的这笔交易对智能手机行业的影响将会是深远、持续的。但对诺基亚来说,出售手机业务或许是自己砍下的那一刀。壮士断腕之后,我们或许会看到一个新的诺基亚。这家1865年成立,从一家造纸厂起步,生产过橡胶、电缆产品的公司来说,只是再一次的业务转型,未来或许会在网络设备、地图服务领域成就一段新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