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美国稳定币市场日益壮大,以及比特币等加密货币自2020年以来的高收益表现,这股数字资产浪潮正重新塑造全球金融格局。作为技术工程师,更值得关注的是支撑它们的底层技术架构,这样能真正理解数字金融的未来。
一、技术起点:比特币的原始设计
比特币(Bitcoin)的设计初衷是去中心化的点对点现金系统。其关键技术包括:
-
共识机制:PoW(Proof of Work)
-
通过 SHA-256 计算找到满足条件的哈希值
-
保证区块链不可篡改
-
-
区块结构:Merkle Tree + 区块头
-
支持快速验证交易完整性
-
-
UTXO 模型
-
简单直观,交易并行性强
-
-
演进:
-
SegWit(2017):解决交易延展性问题,提升容量
-
Taproot(2021):Schnorr 签名、多签优化、隐私增强
-
闪电网络(Lightning Network):二层扩展方案
-
📌 比特币交易流程图

-
用户通过钱包签名发起交易。
-
Rpc服务接收到用户交易,进行初步验证。
-
序列器对交易进行排序打包,分别发送到去中心化存储服务进行数据备份,及发送到zkEVM进行执行并生成对应的证明。
二、以太坊的技术演进
以太坊(Ethereum)相较于比特币,更像是去中心化应用平台。
-
初始阶段(2015-2021):
-
共识:PoW(Ethash)
-
状态模型:Account-based(支持智能合约)
-
EVM(Ethereum Virtual Machine)
-
-
The Merge(2022):
-
完成从 PoW → PoS(Proof of Stake)的转换
-
共识层:Casper/Beacon Chain
-
节能约 99.9%
-
-
扩展性方案:
-
Layer2 Rollups(Optimistic、ZK-Rollup)
-
Sharding(规划中)
-
📌 以太坊 2.0 架构图

三、稳定币的设计与演化
稳定币(Stablecoin)是虚拟货币与现实金融体系之间的桥梁。
-
USDT(Tether)
-
早期基于 Omni Layer,后迁移到 Ethereum ERC-20
-
现已支持多链(ETH、TRON、Solana)
-
-
USDC(Circle)
-
完全合规,接受审计
-
与 Visa 等金融机构合作
-
-
DAI(MakerDAO)
-
去中心化抵押稳定币
-
通过超额抵押 ETH、USDC 等资产发行
-
📌 稳定币架构图

四、新兴公链的技术方案
-
Solana
-
共识机制:PoH(Proof of History)+ PoS
-
单链高 TPS(理想 5 万+)
-
技术难点:节点硬件要求高
-
-
Polkadot
-
共识机制:NPoS(Nominated Proof of Stake)
-
Substrate 框架,支持平行链
-
通过 Relay Chain 保证安全性
-
-
Avalanche
-
共识机制:Avalanche Consensus
-
高度并行化,最终性在秒级
-
五、通用虚拟货币技术架构
虚拟货币系统的几种典型技术架构,有兴趣可以深入研究。
-
Consensus Layer(PoW、PoS、PoH、Avalanche 等)
-
Network Layer(P2P、Gossip 协议)
-
Execution Layer(EVM、WASM、Solana Runtime)
-
Application Layer(钱包、DApp、DeFi、GameFi)
六、写在最后
技术只有基于业务场景才能具备价值和意义,虚拟货币在技术上经历了从 PoW 到 PoS、从单链到多链、从链上到 Layer2 的持续演化。下文是针对近些年火热的加密货币市场表现的分析,有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
不要被时代所抛弃:《 还不知道“比特币/稳定币/数字货币”?那就接着穷吧 》
2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