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波拉契数列的三种写法

斐波拉契数列 :1、1、2、3、5、8、13、21、34...... 经过查资料掌握了三种斐波拉契数列的计算方法:

1.使用递归,也是最容易理解的,但是在递归的过程中有重复计算项导致计算效率极低,而且消耗大,具体代码:

int fibonacci(int index)
{
    if(index <= 2) return 1;
    return fibonacci(index -1) + fibonacci(index - 2)
}

在这个过程中调用了两层递归,有很多重复计算项;

2.用for循环,用三个临时变量来保存每一次循环的计算结果:

int fibonacci(int index)
{
	int a = 0;
	int b = 1;
	int c = 1;
	for (int i = 1; i < index; i++)
	{
		c = a + b;
		a = b;
		b = c;	
	}
	return c;
}
3.对递归进行改进:

int fibonacci(int index, int a0, int a1)
{
	if (index == 0) return a0;
	if (index == 1) return a1;
	else
		return fibonacci(--index, a1, a0 + a1);
}
也是有两个临时变量a0和a1来保存每一步的计算结果,能够较快的计算出结果。


### 斐波那契数列递归实现 斐波那契数列可以通过递归来实现,这是一种直观但效率较低的方式。以下是C语言中的一个典型例子: ```c #include <stdio.h> // 定义递归函数来计算斐波那契数 int fibonacci_recursive(int n) { if (n == 0) return 0; if (n == 1) return 1; return fibonacci_recursive(n - 1) + fibonacci_recursive(n - 2); } int main() { int n; printf("输入一个数字: "); scanf("%d", &n); printf("斐波那契数列第 %d 项是: %d\n", n, fibonacci_recursive(n)); return 0; } ``` 这段代码展示了如何通过递归定义斐波那契数列[^2]。 另一种不同的递归实现方法如下所示,在这个版本中,程序将持续打印直到达到指定的最大值而不是特定索引位置上的数值: ```c #include <stdio.h> long long num1 = 1, num2 = 0, sum = 0; void fbnq(long long a) { sum = num1 + num2; if (sum < a) { // 如果当前斐波那契数小于给定上限,则继续执行 num1 = num2; num2 = sum; printf("%lld ", sum); // 输出当前斐波那契数 fbnq(a); // 继续递归调用自身 } } int main() { fbnq(10); // 设置斐波那契序列的最大限值为10 return 0; } ``` 此段代码实现了基于条件判断停止的递归过程,并不断输出新产生的斐波那契数直至满足终止条件[^1]。 尽管上述两种方法都可以用来生成斐波那契数列,但是它们的时间复杂度较高,尤其是对于较大的`n`值时性能较差。这是因为每次调用都会重复计算相同的子问题多次,从而导致指数级增长的操作次数[^3]。 为了提高效率,可以考虑采用记忆化技术或其他优化策略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运算。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