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用前用~把它們連起來。如Fig.~/ref{fig:example},paper~/cite{zigang2008}
- e.g., etc. 的問題。e.g.後面要用逗號,etc.在句子後面不需要再加第二個句號。
- 括號前加空格。如:This problem (please refer to section IV)。
- 注意引用的一致,如圖片的下麵用的是"Fig.",則引用時最好也用Fig.,否則用Figure。
- 投遞paper前,如果引用了自己的文章。在reference裏面把引用條目改為Left blank for blind review,并小心不要透露了信息。
- 不知道爲什麽IEEE的模板屏蔽了頁碼?我用/pagestyle{plain}又加上了。
- 注意label要放在caption或者section 的里面 或者後面 ,否則可能出現引用混亂 。
據說推薦寫成這樣的: /caption{This is an example/label{fig:label}} - 寫科技論文時,figure最好放置在top或者bottom,也就是說該用b,t(即/begin{figure}[bt]), 而不用!,h,p.
- 有時爲了節省空間,必須使用並列的圖形。這時可以使用minipage或者subfigure來完成。我個人偏愛subfigure。
一個例子如下,其中的/hspace用於間隔兩個figure
/begin{figure}[tb]
/centering
/subfigure[]
{/label{fig:example:a}
/includegraphics[width=.4/columnwidth]{A}}
/hspace{.03/columnwidth}
/subfigure[]
{/label{fig:example:b}
/includegraphics[width=.4/columnwidth]{B}}
/caption{
(a) Title for first figure.
(b) Title for second figure.
}
/label{fig:example}
/end{figure} - 一般會議會要求手工調整尾頁使得雙欄對齊。這時可以使用flushend 宏包。更詳細的方法參考這裡 。
- 如果表格太大,則需要跨雙欄。使用table* 環境。
- 書寫公式時,適當地對齊等號/不等號,更美觀。當然這個似乎還沒見到有什麽標準,只是我個人的主觀意見而已。
對 於標準的等式,可以用eqnarray這個環境,它把等式分為左,中,右三個部份,而分別是右、中、左對齊,相當於array環境 的/begin{array}{rcl}。如果要對齊的公式多於這三個部份,則應該在equantion環境裏面使用array環境。在lshort里有 很詳細的例子。
原文地址 http://xiaoiveney.spaces.live.com/default.aspx?_c11_BlogPart_pagedir=Next&_c11_BlogPart_handle=cns!C
latex参考文献格式与宏包应用
1.如何参考文献中生成[1-3]形式,而不是[1][2][3]:
a. /usepackage{cite}或者/usepackage[sort&compress]{natbib}
b. 文中引用时,/cite{aaa,bbb,ccc}
如果想生成的为上标形式,用上/usepackage[super]{natbib},但是生成的上标没有括号,要生成括号的话,需要修改宏包natbib.sty第259行,在#1两侧加上[]即可.
生成参考文献链接使用/usepackage{natbib}/usepackage{hyperref}/usepackage{hypernat},只是用hyperref,会影响[1-3]的形式,必须加上宏包hypernat.
2.如果想生成自定义的参考文献样式,可使用宏包custom-bib,具体用法:
a. 下载并安装custom-bib
b. 运行makebst.tex文件
c. 生成自定义的***.bst文件,
d. 应用到具体的/bibliographystyle{***.bst}
3如何更改title中的脚注样式(直接在导言中用/renewcommand{/thefootnote}{/arabic{footnote}}是不行的)需要在article.cls或book.cls中修改
/newcommand/maketitle{/par
/begingroup
/renewcommand/thefootnote{/@
arabic /c@footnote}%fnsymbol
gvim菜单乱码解决新办法
今天安装了gVim,无论是vim-gnome还是vim-gtk,中文菜单都无法正常显示:
LOCALE="zh_CN.utf8"
LANG="zh_CN.utf8"
上面的是不标准的写法。
标 准的写法应该是:zh_CN.UTF-8
export LANG='zh_CN.UTF-8'
后马上 恢复正常可以显示菜单。
或者:
打开/etc/rc.conf,把LOCALE="zh_CN.utf8"修改成zh_CN.UTF-8。然后reboot
(解释:原来GTK对编码要求太高,要把utf8改成标准格式UTF-8,终于搞定。)
set encoding=utf8
set langmenu=zh_CN.UTF-8
set imcmdline
source $VIMRUNTIME/delmenu.vim
source $VIMRUNTIME/menu.vi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