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ectron-vite工具打包后通过内置配置文件动态修改接口地址实现方法

系列文章目录

electron+vite+vue3 快速入门教程


前言

使用electron-vite 工具开发项目打包完后每次要改接口地址都要重新打包,对于多环境切换或者频繁变更接口地址就显得麻烦。如果能在安装目录添加一个可配置文件,通过修改配置文件内容改变接口地址问题将迎刃而解。这里记录下一种实现方法。


一、实现过程

1、配置文件(json格式)放置resources资源文件夹下,将同步打包到应用内部,安装后可在安装目录找到
2、启动应用时在App.vue通知主进程通过node fs模块读取配置文件接口地址,并缓存到本地
3、接口请求封装文件(axios)baseURL从本地缓存获取

二、代码演示

1.resources/env.json

{
   
   
  "baseUrl":"http://192.168.2.xxx:xxxx"
}

新建一个json文件内置接口地址

2.App.vue

<script setup>
import {
   
    ref, onBeforeMount } from 'vue'
onBeforeMou
### 使用 Electron Forge 和 Vite 的项目设置与配置指南 #### 项目初始化 为了创建一个新的基于 Electron Forge 和 Vite 的应用程序,可以使用 `npm` 或者 `yarn` 来安装必要的依赖项。通过命令行工具执行如下操作来启动新项目的构建: ```bash npx create-electron-app my-new-project --template=vite cd my-new-project ``` 这会自动搭建好带有预设配置的基础框架[^1]。 #### 安装依赖包 进入刚刚建立好的文件夹之后,继续运行下面这条指令完成剩余所需库的加载: ```bash npm install ``` 此时已经准备好了一个基本的工作环境[^2]。 #### 修改主进程入口文件(main.js) 对于大多数场景来说,默认生成的内容可以直接工作;但是如果有特殊需求,则可能需要调整位于 `/src/main.ts` (TypeScript) 或 `/src/main.js`(JavaScript) 中的应用逻辑部分。比如更改窗口大小、位置或是引入额外的功能模块等[^3]。 #### 配置渲染过程(vite.config.ts/js) Vite 提供了一套非常灵活且高效的打包方案,在此阶段主要关注于前端资源处理方面的事情。编辑器打开根目录下的 vite.config 文件并按照官方文档说明添加适合自己的插件选项即可满足大部分情况的需求[^4]。 ```javascript import { defineConfig } from 'vite' import react from '@vitejs/plugin-react' export default defineConfig({ plugins: [react()], }) ``` #### 构建与调试 当一切准备就绪以后就可以尝试着去编译整个工程了。利用内置脚本快速实现本地测试版本的产出: ```bash npm run make ``` 上述命令将会依据操作系统不同而分别生产适用于 Windows, macOS 及 Linux 平台上的可执行程序副本[^5]。 #### 发布应用 最后一步就是把精心打造的作品分享给更多的人啦!遵循 GitHub Releases 流程上传最终产物至云端仓库或者其他分发渠道上[^6]。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pixle0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