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陌的激情和迷惘

2012 最风光的移动 app,陌陌应当属其一。用户数千万,融资千万美金。约炮营销无孔不入,一时间被各类媒介奉为“约炮神器”。人性深处深渊之一就是色欲,只要沾上这个,产品没有不火的道理。

  悲催的是,色欲的产品始终上不了大道,过度的约炮营销使陌陌变成了烙上了色欲产品的标签,无法抹去。

  陌陌3.0来了个大转弯,约炮都变成敏感词了,曾经骚的过火三版女郎,突然要从良变成端庄正经的良家妇女,这种转变谈何容易。三观都碎了一地。

  陌陌的发展几乎可以说追随了当年 QQ 的神迹,不过时代完全不一样了。QQ 刚起来的时候,有一本流行小说对 QQ 发展的贡献功不可没,那就是流行一时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这本网恋小说红遍大江南北,给无数屌丝男青年一个寻找“轻舞飞扬”的美梦。QQ 在当时正处于发端期,借着陌生人交友的神风迅速摧城拔寨,各地乡镇网吧的荷尔蒙过剩的无聊青少年们每天 QQ 上搜寻异性朋友。马化腾一边为用户暴涨而高兴,一边为不断瘫痪的服务器忧心忡忡,烧钱烧的面露菜色都撑不下去,几乎要以百万的价格卖出。可惜当年大佬们看不上这个小企鹅,眼睁睁的看着 QQ 一路达到市值千亿的规模。

  陌陌抓住了移动互联网发端的机会,更投机更情色,直接抛出“约炮”营销,装上了陌陌,仿佛已经触摸到姑娘的蕾丝花边。现实是无情的,用户会用脚投票。不管怎么营造各种约炮神话软文,这种神话终究是要破灭的,用户约炮的梦想破灭之后,陌陌的活跃度在营销高潮中快速下降,从而到了必须转型的边缘,当然这里面也有过度色情营销带来的政策风险。于是我们看到了一本正经的陌陌 3.0,还有“不排除陌陌改名”的各种可能。QQ 是无法复制的,陌陌没有选择 IM 这条道,我认为是非常明智的,IM 是腾讯的大本营,这么多年只有微博以媒体的形态稍稍撼动了一下 QQ,马上就被微信打回去了。做 IM,死路一条。

  陌陌经过了一段野蛮生长期后,进入了青春期,激情仍在,不过看上去很迷茫,不知道方向在哪。陌陌 3.0 没有新鲜的产品形态,而是烈士遍地的 LBS 兴趣社区交友。如果你在三年前就开始玩移动互联网,就知道三年前就有类似的产品,比如邻讯。邻讯是典型的 LBS 兴趣社区交友,也有周边饭馆点评这种路数,当时铺天盖地还做了一阵子广告,号称千万用户,活跃的群组大部分是各地的各种“色狼怨妇”,在运营了一段时间后,邻讯死亡(最近又回魂了,但和没回魂一样),死因有多种,急功近利、产品臃肿、烧钱过猛、体验不佳,多种原因可以归结为一点,没有互联网基因。但是有互联网基因就一定有用吗,后来林林总总的各类产品诸如颇有名气的街旁、嘀咕、开开等等都是昙花一现,没有名气那就更多了,毫不夸张地说,无名尸成百上千。

  LBS 交友和 LBS 约炮是两个概念,约炮是刚性需求,交友绝对不是。位置交友,最成功的是各个地理位置为维度的社区网。比如像望京网这样区域性很强的小网站,用户不多,但相当活跃,能活下去,上市就别想了,全卖了也没几个钱。这样的社区网其实是小型的社区媒体,尽管也有交友的功能,更多的是小区内的各种鸡毛小事,什么小区热水停了、哪个路口红绿灯坏了,超市在送鸡蛋促销什么的,交友主要是邻里街坊在上面约个乒乓球、羽毛球打打,也有征婚的,但都正儿八经。

  位置维度很重要,在移动互联网产品里面,我认为以后会是标配,但位置不是人交往的中心维度,以位置维度获取资讯比交友靠谱多了。这点,大众点评已经玩的很转了。新陌陌里面也掺杂了大众点评和豆瓣的玩法,似乎还比大众点评多了一层社交的维度,比豆瓣多了一层 LBS 维度。听上去好像不错,但是往往承载过度信息的臃肿产品都很难找到突破点,貌似什么都能做,其实什么都做不成,用户也凌乱,到底这干嘛的。阿里巴巴投资陌陌,是否也有塑造另一个别样的大众点评的想法呢?时间可能会有答案。

  QQ 无法复制,大众点评也无法复制,豆瓣更是想都别想,此一时彼一时。如果陌陌不能拿出一些新技术和新体验的产品,这样的 3.0 形态是令人失望的。还好,陌陌还有时间,而且还有钱,以约炮营销的智慧来打造一个新产品,并非没有期待,只不过现在的产品是完全没有机会的。


内容概要:本文深入探讨了Kotlin语言在函数式编程跨平台开发方面的特性优势,结合详细的代码案例,展示了Kotlin的核心技巧应用场景。文章首先介绍了高阶函数Lambda表达式的使用,解释了它们如何简化集合操作回调函数处理。接着,详细讲解了Kotlin Multiplatform(KMP)的实现方式,包括共享模块的创建平台特定模块的配置,展示了如何通过共享业务逻辑代码提高开发效率。最后,文章总结了Kotlin在Android开发、跨平台移动开发、后端开发Web开发中的应用场景,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趋势,指出Kotlin将继续在函数式编程跨平台开发领域不断完善发展。; 适合人群:对函数式编程跨平台开发感兴趣的开发者,尤其是有一定编程基础的Kotlin初学者中级开发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理解Kotlin中高阶函数Lambda表达式的使用方法及其在实际开发中的应用场景;②掌握Kotlin Multiplatform的实现方式,能够在多个平台上共享业务逻辑代码,提高开发效率;③了解Kotlin在不同开发领域的应用场景,为选择合适的技术栈提供参考。; 其他说明:本文不仅提供了理论知识,还结合了大量代码案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实践Kotlin的函数式编程特性跨平台开发能力。建议读者在学习过程中动手实践代码案例,以加深理解掌握。
内容概要:本文深入探讨了利用历史速度命令(HVC)增强仿射编队机动控制性能的方法。论文提出了HVC在仿射编队控制中的潜在价值,通过全面评估HVC对系统的影响,提出了易于测试的稳定性条件,并给出了延迟参数与跟踪误差关系的显式不等式。研究为两轮差动机器人(TWDRs)群提供了系统的协调编队机动控制方案,并通过9台TWDRs的仿真实验验证了稳定性综合性能改进。此外,文中还提供了详细的Python代码实现,涵盖仿射编队控制类、HVC增强、稳定性条件检查以及仿真实验。代码不仅实现了论文的核心思想,还扩展了邻居历史信息利用、动态拓扑优化自适应控制等性能提升策略,更全面地反映了群体智能协作性能优化思想。 适用人群:具备一定编程基础,对群体智能、机器人编队控制、时滞系统稳定性分析感兴趣的科研人员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理解HVC在仿射编队控制中的应用及其对系统性能的提升;②掌握仿射编队控制的具体实现方法,包括控制器设计、稳定性分析仿真实验;③学习如何通过引入历史信息(如HVC)来优化群体智能系统的性能;④探索中性型时滞系统的稳定性条件及其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 其他说明:此资源不仅提供了理论分析,还包括完整的Python代码实现,帮助读者从理论到实践全面掌握仿射编队控制技术。代码结构清晰,涵盖了从初始化配置、控制律设计到性能评估的各个环节,并提供了丰富的可视化工具,便于理解分析系统性能。通过阅读实践,读者可以深入了解HVC增强仿射编队控制的工作原理及其实际应用效果。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