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风控场景中,数据分析、模型与策略的相互作用和协同对于有效管理风险、保障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营至关重要。
数据分析:
-
数据收集:
- 内部数据:包括客户的基本信息(年龄、职业、收入等)、账户交易记录、贷款还款历史等。
- 外部数据:如从信用局获取的信用评分、公共记录(法律诉讼、破产信息)、社交媒体数据等。
- 第三方数据:市场数据提供商提供的行业趋势、宏观经济指标等。
-
数据清洗与预处理:
- 处理缺失值:可以采用删除、填充(如均值、中位数填充)或基于模型的预测填充等方法。
- 处理异常值:通过统计方法识别并处理异常值,如采用盖帽法或删除极端异常的数据点。
- 数据标准化:将不同量纲的数据转化为具有可比性的标准形式,如 z-score 标准化。
-
特征工程:
- 数值型特征处理:进行对数变换、分箱等操作,以改善特征的分布和模型的拟合效果。
- 类别型特征处理:通过独热编码、标签编码等方式将其转化为数值形式,便于模型处理。
- 特征构建:基于原始数据计算新的特征,如客户的平均月消费额、信用额度使用率的变化率等。
-
探索性数据分析(EDA):
- 数据可视化:使用柱状图、折线图、箱线图等展示数据的分布、趋势和关系。
- 相关性分析:确定不同特征之间的相关性,以避免多重共线性问题。
- 异常检测:通过聚类分析、孤立森林等方法发现数据中的异常点和离群值。
模型:
-
信用评分模型:
- 逻辑回归: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线性模型,能够清晰解释各个特征的影响。
金融风控的数据分析与策略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713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