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挪镍厂现代化项目困境与环境问题解决之路
项目困境重重
2007年初,Pechenganikel现代化项目的诸多不确定性和问题依旧突出,和近20年前一样充满争议。挪威工业与区域发展银行(NIB)向挪威环境部(NME)报告,诺里尔斯克镍业(Norilsk Nikel)领导层仍在讨论现代化计划的核心问题。技术选择上,万纽科夫熔炉(Vanyukov furnace)仍在与现有冶炼厂和转炉的适度翻新方案竞争;选址方面,诺里尔斯克镍业再次考虑终止尼克尓(Nikel)的冶炼活动,将矿石加工全部转移到蒙切戈尔斯克(Monchegorsk)的北镍公司(Severonikel)。
这些问题的答案可能动摇现代化项目的根基。对参与的北欧捐赠者和合作伙伴来说,尼克尓再次更换技术虽非不可能,但会有问题。而尼克尓加工厂的任何即刻关停,都会使整个项目变得多余。挪威环境部自20世纪90年代讨论此事以来,立场坚定:挪威资金只会用于Pechenganikel的改进,而非北镍公司。
时间也是关键因素。挪威人担心诺里尔斯克镍业的决策过程耗时太久,项目无法在协议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于是,挪威环境部要求挪威工业与区域发展银行监测俄方决策过程,并设定俄方就技术和选址做出最终决定的最晚日期,以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舆论压力与策略调整
从2007年2月中旬起,挪威报纸的各种报道和评论文章聚焦于Pechenga项目进展的令人沮丧的缓慢。许多文章强调诺里尔斯克镍业在国际镍和贵金属市场的巨头地位,以及该公司对环境责任的漠视。记者、政治家和专家纷纷质疑,挪威政府向一家2005年利润近150亿挪威克朗的企业提供2.7亿挪威克朗补贴是否合理。
这种质疑反映了挪威援助计划与俄罗斯受益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