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苏联时期俄罗斯镍产业现代化项目的波折历程
在俄罗斯与挪威就佩琴加镍业(Pechenganikel)现代化项目的谈判中,初期便暴露出诸多问题。挪威代表团在扎波利亚尔内(Zapolyarnyi)会谈早期就发现,许多俄罗斯代表团成员准备不足,对现代化项目的实际内容以及参与前已达成的共识并不熟悉。这导致谈判效率低下,逐渐消磨了北极区域合作组织(PRC)中北欧伙伴的耐心。
PRC内部问题与项目停滞
PRC自身也存在问题。它已不再是挪威和瑞典工业家和谐的联盟。1995年夏天,财团协议到期,埃尔肯技术公司(Elkem Technology)部分退出PRC后,现代化项目缺乏进展严重削弱了本就脆弱的挪瑞协议。代表着形式上已不存在且逐渐瓦解的财团的克瓦纳工程公司(Kværner Engineering)对瑞典和挪威伙伴持有强烈保留意见。项目经理认为埃尔肯技术公司缺乏合作精神,对瑞典合作伙伴博利登康泰克公司(Boliden Contech)的能力和资质也不满意。不过,克瓦纳工程公司仍愿意继续合作。
俄罗斯方面的多次拖延消耗了财团的资源,尤其是克瓦纳工程公司的资源。从商业角度看,维持一个似乎毫无进展的项目活动非常值得怀疑。为佩琴加镍业现代化专门设立的项目工作人员不得不调往其他岗位。1996年1月,克瓦纳工程公司将员工规模缩减到最小。由于俄罗斯方面毫无动静,现代化项目被搁置,工业界、挪威环境官僚和政治家都明显感到项目疲惫。
叶利钦访问带来转机又成泡影
然而,新的发展暂时改变了这种局面。1996年3月,因心脏病多次取消行程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最终访问挪威。当时正值总统选举临近,状态不佳的叶利钦渴望展示自己作为受他国尊重和欢迎的世界领袖的形象。此次访问将向俄罗斯选民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