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程序基础之01序论

本文介绍了Android应用程序的基础架构,包括使用Java编程语言编写的应用程序如何被打包成.apk文件,并在Android设备上作为独立的安全沙箱运行。此外还讨论了应用程序间如何通过共享Linux用户ID等方式进行数据共享。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应用程序基础之01-序论

       Android应用程序使用Java编程语言编写,Android SDK工具将代码连同所有数据、资源文件一起编译进一个Android包,也就是一个以.apk为后缀的压缩文件。在一个单独的.apk文件中的所有代码被称为一个应用程序,Android操作系统的设备也是用这样的文件来安装应用的。

       每一个Android应用程序一旦被安装在一款设备上,那么它便存在与自己独立的安全沙箱中:

       *Android操作系统是一个多用户的Linux操作系统,其中的每一个应用程序都是一个不同的用户。

       *默认情况下,系统分配给每一个应用程序一个唯一的Linux用户ID(用户ID只能被系统使用,应用程序是不能识别的),系统为一个应用程序中的所有文件设置权限,从而仅使被分配了指定用户ID的应用程序才可以访问他们。

       *每一个进程都有它自己的虚拟机(VM),因此每一个应用程序都和其他应用隔离运行。

       *默认情况下,每一个应用都在自己的Linux进程中运行。当一个应用中任何组件需要被执行时,Android系统便启动进程,当它不再被使用或者系统必须要为其它应用程序恢复内存时便结束该进程。

这样,Android系统符合最小特权原则。也就是说,默认情况下,每个应用程序仅仅能够访问它所需要的组件来完成它的工作,而没有更多其它权利。这便创造了一个非常安全的环境,在此环境中,每个应用程序不能访问系统中其它没有赋予权限的部分。

       然而,对于应用程序来说也有一些途径来和其它应用程序分享数据,或者使用系统的服务:

       *安排两个应用程序分享同一个Linux用户ID也是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能够互相访问各自的文件。为了节省系统资源,拥有相同用户ID的应用程序也可以安排在同一个Linux进程中运行,共用同一个虚拟机(应用程序也必须使用相同的证书签名)。

       *一个应用程序也可以请求权限来访问设备数据,比如用户的联系人、短信服务、SD储存卡、相机、蓝牙等等。所有的应用程序权限必须在安装时被用户赋予。

       以上内容包括了一个Android应用程序如何在系统中存在的基本要点。文档其余的部分将向您介绍以下内容:
       *定义您应用程序的核心构架组件。
       *声明组件以及声明应用程序所需设备特性的manifest文件。

       *与应用程序代码分离并且使您的应用程序合理地优化各种各样的设备配置行为的资源。


转载请注明:大飞_Rflyee:http://blog.youkuaiyun.com/rflyee/article/details/14046159








内容概要:本文从关键概念、核心技巧、应用场景、代码案例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五个维度探讨了Python编程语言的进阶之路。关键概念涵盖装饰器、生成器、上下文管理器、元类和异步编程,这些概念有助于开发者突破基础认知的核心壁垒。核心技巧方面,介绍了内存优化、性能加速、代码复用和异步处理的方法,例如使用生成器处理大数据流、numba库加速计算密集型任务等。应用场景展示了Python在大数据处理、Web开发、人工智能和自动化运维等多个领域的广泛运用,特别是在FastAPI框架中构建异步API服务的实战案例,详细分析了装饰器日志记录、异步数据库查询和性能优化技巧。最后展望了Python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异步编程的普及、类型提示的强化、AI框架的深度整合以及多语言协同。 适合人群:已经掌握Python基础语法,希望进一步提升编程技能的开发者,特别是有意向从事数据科学、Web开发或AI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掌握Python进阶概念和技术,如装饰器、生成器、异步编程等,提升代码质量和效率;②学习如何在实际项目中应用这些技术,如通过FastAPI构建高效的异步API服务;③了解Python在未来编程领域的潜在发展方向,为职业规划提供参考。 阅读建议:本文不仅提供了理论知识,还包含了丰富的实战案例,建议读者在学习过程中结合实际项目进行练习,特别是尝试构建自己的异步API服务,并通过调试代码加深理解。同时关注Python社区的发展动态,及时掌握最新的技术和工具。
内容概要:本文档《Rust系统编程实战》详细介绍了Rust在系统编程领域的应用,强调了其内存安全、零成本抽象和高性能的特点。文档分为三个主要部分:核心实战方向、典型项目案例和技术关键点。在核心实战方向中,重点讲解了unsafe编程、FFI(外部函数接口)和底层API调用,涉及操作系统组件开发、网络编程、设备驱动开发、系统工具开发和嵌入式开发等多个领域,并列出了每个方向所需的技术栈和前置知识。典型项目案例部分以Linux字符设备驱动为例,详细描述了从环境搭建到核心代码实现的具体步骤,包括使用bindgen生成Linux内核API的Rust绑定,定义设备结构体,以及实现驱动核心函数。 适合人群:对系统编程有兴趣并有一定编程基础的开发者,尤其是那些希望深入了解操作系统底层机制、网络协议栈或嵌入式系统的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掌握Rust在不同系统编程场景下的应用,如操作系统组件开发、网络编程、设备驱动开发等;②通过实际项目(如Linux字符设备驱动)的学习,理解Rust与操作系统内核的交互逻辑;③提高对unsafe编程、FFI和底层API调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阅读建议:由于文档内容较为深入且涉及多个复杂概念,建议读者在学习过程中结合实际操作进行练习,特别是在尝试实现Linux字符设备驱动时,务必按照文档提供的步骤逐步进行,并多加调试和测试。
内容概要:本文针对现有配电网灵活性评估方法对网络传输能力考虑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评估方法。该方法首先建立了配电网灵活性供需模型,分析了4种供需匹配情况,接着提出3类灵活性评估指标,构建了以运行成本最低为目标的优化调度模型。通过改进的IEEE33节点配电网仿真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重点解决了高比例分布式电源接入带来的波动性问题,为配电网灵活性评估提供了新思路。文中还详细介绍了MATLAB代码实现,涵盖参数初始化、灵活性需求和供给计算、评估指标计算、优化调度模型及可视化结果等方面。此外,对灵活性供需匹配的4种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并扩展实现了完整的灵活性评估系统,增加了动态时间尺度、增强可视化和实用扩展等功能,提升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实用性。; 适合人群:从事电力系统研究、配电网规划与运营的专业人士,特别是关注分布式电源接入和电网灵活性评估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评估含高比例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灵活性,解决DG接入带来的波动性问题;②通过优化调度模型最小化运行成本,提高配电网的运行效率;③利用扩展实现的系统进行多时间尺度仿真和不同场景下的对比分析,支持实际工程应用。; 其他说明:此资源不仅提供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和MATLAB代码实现,还通过模块化设计增强了代码的可扩展性和实用性。建议读者结合具体配电网参数调整设备容量约束,根据当地电价政策优化成本系数,并采用历史数据训练更精确的场景生成模型。同时,可以通过并行计算加速仿真过程,采用交叉验证和蒙特卡洛仿真验证结果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