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机器人:从军事到民用的发展之路
公众担忧与隐私问题
公众对战场机器人技术从军事应用向民用转变存在焦虑,但目前这种担忧大多是没有必要的。真正值得关注的问题,并非自主能力与武器装备的结合,而是远程操作、成像设备以及该技术从军事向民用过渡所带来的影响。
在大多数自由社会中,人们强烈抵制个人隐私受到侵犯,无论是来自他人、企业等集体,还是国家。当技术的应用损害隐私且十分显眼时,这种担忧就尤为明显。例如,2010 年伯明翰部分地区增设闭路电视摄像头引发了民众的愤怒,随后这些摄像头被拆除;谷歌街景车的部署也引发了社区抗议和法律诉讼。而如今一代机器人(尤其是飞行机器人)的一个关键潜在民用应用就是移动远程监控,因此人们对配备成像设备的无人机侵犯个人隐私的担忧,需要得到认真对待。如果能成功解决这一担忧,当前及不久的将来的机器人,特别是飞行机器人(即无人机),就能从战场应用拓展到广泛的和平应用领域,包括执法、安全、应急服务、土木工程和社会科学研究等。
当今战场机器人
- 地面机器人 :大多数战场机器人承担着以往由士兵、飞行员和水手执行的“枯燥、肮脏和危险”的任务。例如,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广受欢迎的便携式 Packbot 机器人,是为了解决士兵清理洞穴时需亲自进入而面临危险的问题而开发的。它可以携带摄像头进入危险区域,替代人工检查。iRobot 公司生产的该机器人的变体还用于爆炸物处理,这对服务人员来说也是一项危险任务。
- 无人机(UAV)
- 功能与优势 :无人机在情报、监视、目标获取和侦察(ISTAR)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75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