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机接口技术:原理、应用与挑战
1. 脑机接口的分类与特点
脑机接口(BCI)主要分为侵入式和非侵入式两种。侵入式BCI需要将测量电极植入大脑,这对患者的生物兼容性和伦理因素有严格要求,只有符合特定标准的患者才适合进行此类操作。
非侵入式BCI则通过头皮表面记录大脑活动的电、磁或代谢信号,健康人也可以使用。常见的非侵入式方法包括基于磁场的脑磁图(MEG)、反映脑代谢活动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和光学成像(fNIRS)等。然而,代谢响应的潜伏期较长,不太适合用于交互,而且除了fNIRS外,其他方法都需要复杂的设备,缺乏便携式和经济实惠的记录设备。
因此,绝大多数非侵入式BCI系统基于脑电图(EEG)信号。EEG利用皮质神经元同步活动产生的电信号,具有高时间分辨率、成本效益高、设备便携和设置过程相对简单等优点。但它无法提供单个神经元或小脑部区域的详细信息,且信号幅度小、测量噪声大(特别是在屏蔽室以外记录时)。不同记录技术在空间和时间分辨率上的比较如下表所示:
| 技术 | 空间分辨率(毫米) | 时间分辨率(秒) |
| ---- | ---- | ---- |
| iEEG | 0.001 - 1000 | 高 |
| ECoG | - | - |
| fMRI | - | 低 |
| PET | - | 低 |
| fNIRS | - | 中等 |
| EEG/MEG | - | 高 |
mermaid图如下:
graph LR
classDef proce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