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光子波导组件中的偏振控制
1. 不同形状波导的特性对比
在硅光子波导中,矩形和梯形波导是常见的两种类型。当脊高为2.2μm,蚀刻深度为1.5μm时,矩形波导(宽度2μm)和梯形波导(顶部宽度1.5μm,侧壁角度54°)具有相似的模式尺寸和弯曲半径。然而,梯形波导的模场与硅/氧化物边界的重叠比矩形波导小,这是导致两种波导表现不同的主要原因。
在波导制造方面,采用反应离子蚀刻时,接近垂直的侧壁角度(θ > 75°)较为常见,但精确保持θ = 90°很困难。而使用各向异性湿法化学蚀刻,在(100)取向的晶圆上,平行于< 110 >晶面的波导预计侧壁角度为54°。实际上,为了降低制造要求,侧壁角度θ < 85°是比较理想的。
2. 几何双折射与芯尺寸的关系
随着脊高的减小,几何双折射(Δngeo)对结构参数的依赖性急剧增加。以不同脊高(从4μm到1μm)、宽度W = 0.8H的波导为例,当芯尺寸较大(如H = 4μm)时,双折射通常较低,在相当大的纵横比r = h/H值范围内,Δngeo处于可接受水平(< 10⁻⁴)。但对于小芯尺寸,只有很窄的r值范围能产生低双折射。
在蚀刻深度波动D = ± 2.5%H时,从接近无双折射点提取的数据显示,对于H = 1μm的波导,蚀刻深度变化±10nm,Δngeo的变化斜率约为2×10⁻³,这对于许多应用来说过高。此外,由于制造技术的限制,精确控制波导尺寸很困难,如接触印刷光刻会导致波导宽度有100nm左右的变化,即使使用最先进的高分辨率光刻方法(如电子束直写或深紫外步进器),实现10nm级的尺寸控制也极具挑战性。因此,除了修改波导几何形状外,寻找其他控制双折射的方法是很有必要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