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服务设计:从工作需求到API规范
1. 工作需求理论基础
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提出了“待办工作理论”。他指出,客户购买产品往往是为了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当以“工作”而非“客户”作为基本分析单位时,产品设计更容易成功,也更受客户青睐。这意味着在收集需求时,我们应将关键角色需要完成的工作作为分析单位。
2. 使用工作故事格式捕获待办工作
为了统一记录关键数据点,我们采用标准的工作故事格式来捕获待办工作(JTBDs),即“当 <某种情况> 时,我想要 <动机>,以便我能 <目标>”。与Scrum或其他敏捷方法中的用户故事不同,工作故事更强调情况而非用户角色。例如,当需要在墙上挂一幅画时,无论是专业承包商还是新手房主,都需要在墙上打一个四分之一英寸的洞,此时重要的是完成工作的情境,而非执行者是谁。
以下是不同角色的工作故事示例:
家庭度假者(Riley)
- 当Riley为家庭度假规划航班时,他们希望能够通过多个标准过滤可用航班,如航班上有四个相邻座位、转机次数、转机机场是否有适合儿童的设施等,以便他们的家人能够舒适地飞行。
- 当Riley计划一个长周末的临时家庭度假时,他们希望获得价格实惠且飞行时间短的有趣旅行建议,以便有可供考虑的选择列表。
常旅客(Emma)
- 当Emma的计划改变,无法乘坐之前预订的航班时,她希望能够轻松改签航班,以便获得适合新计划的航班。
- 当Emma更喜欢除当前分配座位之外的其他可用座位时,她希望能够选择替代座位,以便更享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