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6 GHz频段5G NR与超宽带设备及FWA基站与GEO卫星接收器兼容性分析

6 GHz频段5G NR与超宽带设备及FWA基站与GEO卫星接收器兼容性分析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5G NR网络和超宽带(UWB)技术以及固定无线接入(FWA)网络在无人机视频监控服务中的应用都备受关注。然而,这些技术在6 GHz频段的电磁兼容性问题却可能影响其正常运行,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相关内容。

5G NR与UWB设备兼容性分析
  • 背景与重要性
    • 5G NR网络的推广提升了全球的创新水平,但要维持创新增长,充足的频谱资源至关重要。6 GHz频段既能提供容量又能保证覆盖范围,对5G - NR及其未来演进(如5G +和6G)意义重大。同时,UWB技术自2000年代初出现,起初并不成功,但近十年来无线消费设备销量激增,UWB迎来复兴,在室内导航、智能家居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预计到2022年,超5亿台UWB设备投入使用,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超10亿台。
    • 随着UWB设备数量的快速增加,其与6425 - 7125 MHz频段内授权服务的电磁兼容性变得尤为重要。由于UWB多数应用在室内,可能会对室内的5G用户设备和室内小基站造成干扰。此前,ITU - R仅研究5G NR与授权服务的兼容性,而UWB是无授权使用的,很多管理部门可能未意识到这一长期影响的问题。
  • UWB模拟参数
    • 模拟在400 m²的区域内进行,UWB设备的活动因子考虑为2%和10%,不同场景下干扰UWB设备数量在5 - 30台之间。
    • UWB设备的参数如下表所示:
      | 参数 | 值 |
      | ---- | ---- |
      | 中心频率(MHz) | 6490 |
      | 信道带宽(MHz) | 500 |
      | 调制方式 | BPSK |
      | 天线增益(dBi) | 0 |
      | 天线方向图 | 全向 |
      | 频谱功率密度(dBm/MHz) | -41.3 |
    • 发射频谱需满足特定要求,如在0.65 * Tp < |f - fc| < 0.8 * Tp时小于 - 10 dBr,在|f - fc| > 0.8 * Tp时小于 - 18 dBr。
  • 5G NR模拟参数
    • 考虑室内场景,5G NR用户设备(UE)和室内小基站(BS)被视为干扰受体。其相关特性如下表:
      | 参数 | 基站(室内小基站) | 用户设备 |
      | ---- | ---- | ---- |
      | 中心频率(MHz) | 6490 | 6490 |
      | 带宽(MHz) | 100 | 100 |
      | 调制方式 | 256QAM, QPSK | 64QAM, QPSK |
      | 输出功率(dBm) | 9/元素 | 23 |
      | 天线增益(dBi) | 5.5/元素 | -4 |
      | 人体损耗 | n/a | 4 |
      | 天线配置 | 4 × 4 | 全向 |
      | 天线方向图 | Recommendation ITU - R M.2101 | 全向 |
      | 噪声底(dB) | 14 | 13 |
      | 天线离地面高度(m) | 3 | 1.5 |
      | 机械下倾角 | 视轴垂直于天花板 | n/a |
      | ACS(dB) | 42 | 32 |
      | TDD因子 | 75% | 25% |
  • 模拟方法
    • 模拟同样在400 m²区域进行,UWB设备活动因子为2%和10%,干扰UWB设备数量5 - 30台。需注意,400 m²的模拟区域是比较乐观的情况,实际中如地铁车厢面积约30 m²,会对5G NR用户造成更大干扰。
    • 干扰路径损耗使用Recommendation ITU - R P.1791计算,期望链路使用自由空间路径损耗计算。计算5G NR上下行链路的信噪比(SNR)和UWB发射机的干扰(I),将UWB干扰水平添加到5G NR受害接收机的噪声水平以计算信干噪比(SINR)。
    • 采用蒙特卡罗分析,在1000000次模拟事件中随机分布5G NR和UWB设备,计算每次的期望链路信号水平和干扰水平。
    • 吞吐量计算公式如下:
      [
      Throughput(SINR), bps/Hz =
      \begin{cases}
      0 & \text{for } SINR < SINR_{MIN} \
      \alpha \cdot S(SINR) & \text{for } SINR_{MIN} \leq SINR < SINR_{MAX} \
      \alpha \cdot S(SINR_{MAX}) & \text{for } SINR \geq SINR_{MAX}
      \end{cases}
      ]
      其中,(S(SINR) = \log_2(1 + 10^{SINR/10}))(bps/Hz),(SINR_{MIN})是码集的最小SINR(dB),(\alpha)是衰减因子,(SINR_{MAX})是码集的最大SINR(dB)。
    • 具体参数如下表:
      | 参数 | 下行链路 | 上行链路 | 备注 |
      | ---- | ---- | ---- | ---- |
      | (\alpha) | 0.6 | 0.4 | 代表实现损耗 |
      | (SINR_{MIN})(dB) | -10 | -10 | 基于QPSK,1/8速率(DL)和1/5速率(UL) |
      | (SINR_{MAX})(dB) | 30 | 22 | 基于256 - QAM,0.93速率(DL)和64 - QAM,0.93速率(UL) |
  • 研究结果
    • 对比干扰前后的吞吐量,3GPP规定6425 - 7125 MHz频段内5G NR可接受的吞吐量损失为1%。
    • 当UWB活动因子为2%时,不同数量UWB设备对5G NR上下行链路吞吐量损失如下表:
      | 设备数量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 ---- | ---- | ---- | ---- | ---- | ---- | ---- |
      | 下行链路 | 0.48% | 0.93% | 1.37% | 1.83% | 2.22% | 2.79% |
      | 上行链路 | 0.26% | 0.55% | 0.82% | 1.12% | 1.36% | 1.68% |
    • 当UWB活动因子为10%时,不同数量UWB设备对5G NR上下行链路吞吐量损失如下表:
      | 设备数量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 ---- | ---- | ---- | ---- | ---- | ---- | ---- |
      | 下行链路 | 2.38% | 4.55% | 6.73% | 8.38% | 10.5% | 12.45% |
      | 上行链路 | 1.38% | 2.75% | 4.09% | 5.32% | 6.64% | 7.62% |
FWA基站与GEO卫星接收器兼容性分析
  • 背景与重要性
    • 无人机视频监控服务在石油和天然气管道监测等领域需求旺盛。5850 - 6425 MHz频段被分配给移动服务、固定卫星服务(地球到空间链路)和固定服务,可用于FWA网络的部署。FWA网络的部分基站可传输无人机视频信号和控制信号,但大量基站的使用可能会对地球静止轨道(GEO)上的卫星接收器造成有害干扰。
    • 俄罗斯部分欧洲地区的频谱负载分析显示,可部署数千个FWA基站。随着无人机视频服务市场的发展,FWA网络中用于无人机的基站数量将继续增加,可能导致6 GHz频段内GEO卫星接收器受到高水平的无意干扰,理论上无人机机载发射机也可能产生干扰。
  • EMC估计场景
    • 频谱共享分析表明,存在两种可能的有害干扰场景:
      • 场景1:FWA网络基站发射机对GEO卫星接收器的影响。
      • 场景2:无人机机载发射机对GEO卫星接收器的影响。
    • 由于无人机机载发射机的有效全向辐射功率(EIRP)远低于基站发射机,场景2的干扰影响可忽略不计,主要考虑场景1。为简化EMC评估,假设FWA基站在地球表面均匀分布。
  • 模拟参数与计算方法
    • GEO卫星接收器参数
      • 等效噪声温度:900 K
      • 干线带宽:72 MHz
      • 卫星接收天线增益:30 dBi
    • FWA基站参数
      • 基站数量(NBS):约6500个
      • 最大EIRP:23 dBW
      • 最大发射功率:0 dBW
      • 垂直平面天线波束宽度:5度
      • 信道分离模式:TDD
    • 计算方法
      • 将FWA基站位置区域划分为五层,分别位于北纬45 - 50°、50 - 55°、55 - 60°、60 - 65°和65 - 70°。
      • 计算每层的“等效”EIRP,用于后续EMC计算。
      • 从基站位置到GEO卫星接收器的视线角度计算公式为:
        [
        \varepsilon = \arcsin\frac{K\cos\phi\cos\theta - 1}{\sqrt{K^2 + 1 - 2K\cos\phi\cos\theta}}
        ]
        其中,(\phi)是基站地理纬度,(K = (R_{Earth} + h_{GEO})/R_{Earth} \approx 6.61)((R_{Earth} = 6371 km),(h_{GEO} = 35786 km)),(\theta)是基站发射机位置和GEO卫星星下点的经度差。

综上所述,5G NR与UWB设备在室内环境下不兼容,当有5台或更多UWB设备靠近5G NR接收器时,5G NR的保护标准会被突破,上下行链路都会受到不可接受的影响。要实现两者在6425 - 7125 MHz频段的兼容性,可能需要大幅降低UWB设备的活动因子、让UWB设备使用不同信道,或者采用检测与避免(DAA)机制,但并非所有UWB设备都支持该机制。对于FWA基站与GEO卫星接收器,通过合理的分层计算和参数设置,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干扰情况,为解决兼容性问题提供依据。

6 GHz频段5G NR与超宽带设备及FWA基站与GEO卫星接收器兼容性分析

5G NR与UWB设备兼容性问题的解决思路
  • 降低UWB设备活动因子 :由于当前UWB设备多为消费级产品,控制其活动因子难度较大。但如果能够通过技术手段或市场引导,降低UWB设备的活动因子,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5G NR的干扰。例如,开发智能软件,根据5G NR信号强度自动调整UWB设备的发射频率和时长。
  • UWB设备换用不同信道 :让UWB设备转移到6425 - 7125 MHz频段之外的信道,可从根本上避免与5G NR的干扰。这需要相关部门进行频谱规划和协调,为UWB设备分配合适的频段。
  • 采用检测与避免(DAA)机制 :DAA机制能使UWB设备检测到5G NR信号时自动调整发射参数或停止发射。然而,目前并非所有UWB设备都支持该机制。因此,鼓励制造商在设备中添加DAA支持,并进行国家层面的认证是必要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制造商在UWB设备研发阶段,集成DAA功能模块。
    2. 对支持DAA的UWB设备进行严格测试,确保其在检测到5G NR信号时能准确做出响应。
    3. 国家相关部门制定DAA设备认证标准和流程,对符合要求的设备颁发认证证书。
FWA基站与GEO卫星接收器兼容性问题的深入探讨
  • 干扰影响分析 :随着无人机视频服务市场的不断发展,FWA基站数量持续增加,对GEO卫星接收器的干扰影响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干扰不仅会影响卫星通信的质量,还可能导致数据传输中断等严重问题。因此,实时监测干扰水平并采取相应措施至关重要。
  • 优化基站布局 :通过合理规划FWA基站的地理位置和布局,可降低对GEO卫星接收器的干扰。例如,避免在卫星信号接收敏感区域密集部署基站,或者调整基站天线的方向和角度,减少向卫星方向的辐射。
  • 建立干扰预警系统 :利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建立干扰预警系统。当干扰水平接近或超过阈值时,及时发出警报,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如降低基站发射功率、调整信道等。具体流程如下:
    mermaid graph LR A[监测干扰水平] --> B{是否超过阈值} B -- 是 --> C[发出警报] C --> D[调整基站参数] B -- 否 --> A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 技术融合与创新 :未来,5G NR、UWB和FWA等技术可能会实现更深度的融合与创新。例如,开发新型的无线通信协议,使不同技术在同一频段内能够更高效地共存,减少相互干扰。
  • 频谱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频谱资源变得愈发紧张。因此,加强频谱资源的管理和规划,提高频谱利用率,是解决兼容性问题的关键。相关部门需要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频谱分配政策,确保各技术能够公平、高效地使用频谱资源。
  • 行业合作与标准制定 :解决兼容性问题需要行业内各方的合作与共同努力。制造商、运营商、科研机构等应加强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工作。例如,制定统一的设备兼容性标准,确保不同厂商的设备能够在同一环境下正常工作。

总之,6 GHz频段内5G NR与UWB设备以及FWA基站与GEO卫星接收器的兼容性问题是当前无线通信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通过深入研究和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有望实现各技术的和谐共存,推动无线通信技术的健康发展。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我们还需要持续关注兼容性问题的发展动态,及时调整策略,以适应新的挑战。

基于51单片机,实现对直流电机的调速、测速以及正反转控制。项目包含完整的仿真文件、源程序、原理图和PCB设计文件,适合学习和实践51单片机在电机控制方面的应用。 功能特点 调速控制:通过按键调整PWM占空比,实现电机的速度调节。 测速功能:采用霍尔传感器非接触式测速,实时显示电机转速。 正反转控制:通过按键切换电机的正转和反转状态。 LCD显示:使用LCD1602液晶显示屏,显示当前的转速和PWM占空比。 硬件组成 主控制器:STC89C51/52单片机(AT89S51/52、AT89C51/52通用)。 测速传感器:霍尔传感器,用于非接触式测速。 显示模块:LCD1602液晶显示屏,显示转速和占空比。 电机驱动:采用双H桥电路,控制电机的正反转和调速。 软件设计 编程语言:C语言。 开发环境:Keil uVision。 仿真工具:Proteus。 使用说明 液晶屏显示: 第一行显示电机转速(单位:转/分)。 第二行显示PWM占空比(0~100%)。 按键功能: 1键:加速键,短按占空比加1,长按连续加。 2键:减速键,短按占空比减1,长按连续减。 3键:反转切换键,按下后电机反转。 4键:正转切换键,按下后电机正转。 5键:开始暂停键,按一下开始,再按一下暂停。 注意事项 磁铁和霍尔元件的距离应保持在2mm左右,过近可能会在电机转动时碰到霍尔元件,过远则可能导致霍尔元件无法检测到磁铁。 资源文件 仿真文件:Proteus仿真文件,用于模拟电机控制系统的运行。 源程序:Keil uVision项目文件,包含完整的C语言源代码。 原理图:电路设计原理图,详细展示了各模块的连接方式。 PCB设计:PCB布局文件,可用于实际电路板的制作。
【四旋翼无人机】具备螺旋桨倾斜机构的全驱动四旋翼无人机:建模控制研究(Matlab代码、Simulink仿真实现)内容概要:本文围绕具备螺旋桨倾斜机构的全驱动四旋翼无人机展开研究,重点进行了系统建模控制策略的设计仿真验证。通过引入螺旋桨倾斜机构,该无人机能够实现全向力矢量控制,从而具备更强的姿态调节能力和六自由度全驱动特性,克服传统四旋翼欠驱动限制。研究内容涵盖动力学建模、控制系统设计(如PID、MPC等)、Matlab/Simulink环境下的仿真验证,并可能涉及轨迹跟踪、抗干扰能力及稳定性分析,旨在提升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下的机动性控制精度。;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控制理论基础和Matlab/Simulink仿真能力的研究生、科研人员及从事无人机系统开发的工程师,尤其适合研究先进无人机控制算法的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深入理解全驱动四旋翼无人机的动力学建模方法;②掌握基于Matlab/Simulink的无人机控制系统设计仿真流程;③复现硕士论文级别的研究成果,为科研项目或学术论文提供技术支持参考。; 阅读建议:建议结合提供的Matlab代码Simulink模型进行实践操作,重点关注建模推导过程控制器参数调优,同时可扩展研究不同控制算法的性能对比,以深化对全驱动系统控制机制的理解。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