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教育中的公平、平等与多样性
1. 芬兰教育体系中的移民教育与公平问题
芬兰为移民学生提供了特殊的个人支持措施,以帮助他们融入学校并学习芬兰语和瑞典语。政府还推荐并支持将芬兰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或用母语教学,约75%的少数民族语言学生参与了此类项目。自20世纪70年代多分段学校系统被九年制单一结构综合学校系统取代后,芬兰的教育体系不断发展。2004年起,尤其是2016年新的课程实施后,国家课程基于芬兰作为多民族国家的模式,考虑了多元文化、跨文化和国际教育。
然而,芬兰的教育政策也存在一些问题。文化多样性的定义过于狭窄,只为个别少数民族群体制定特定教育目标,而不是为所有学生制定通用目标,且未考虑其他方面的多样性。这种多元文化主义的政治导向被批评为“单向过程”,主要是将移民融入主流社会的霸权式整合。
目前,芬兰的移民学生比例仅为5.8%,与冰岛类似。来自前苏联的移民往往比普通人群受教育程度更高,近年来,芬兰展示了少数民族语言学生在教育系统中的良好融入情况。国际大规模研究如PISA显示,芬兰学校的移民学生表现明显优于其他国家的移民学生。但在北欧国家中,芬兰移民学生与本土同龄学生的成绩差异最大,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芬兰学生整体表现良好。此外,芬兰学生成绩的性别差异也是北欧国家中最大的,女生表现更优。有观点认为,学校融资放松管制导致许多学校削减了补习教学的资金,这可能是造成这些差异的根源。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教育政策对芬兰学校系统产生了影响,例如市场化和家长对小学的选择权导致学校在社会经济背景方面的隔离和两极分化加剧,这在2000 - 2009年的PISA成绩差距中有所体现。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58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