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教育体系中的公平、平等与多样性
在北欧国家,多元文化和多样化群体对社会和教育环境的影响一直是备受讨论的话题。经历了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战争,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北欧国家形成了一种得到广泛社会支持的民主理念,强调政治参与和平等信念。公平教育被视为实现北欧福利模式目标的关键之一,此后几十年,民主、团结和社会责任感教育成为教育政策的核心目标。
北欧教育模式的发展
20世纪后半叶,北欧各国不同程度地引入了国家控制的公立综合学校,逐渐形成了“全民学校”的理想模式,也被称为“北欧教育模式”。该模式遵循基于团结的无阶级社会教育的平等主义哲学,旨在消除社会差异,并将这一任务延伸至下一代的学校教育。综合学校逐渐取代了基于组织差异或能力分组的学校形式,主要由无分流、混合能力的班级组成。
直到20世纪70 - 80年代,该模式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长期社会民主党政府的影响,这些政府在建设基于平等原则且收入差距不大的福利国家的同时推行该模式。在此期间,除了对文化少数群体的历史处理方式外,北欧各国的人口文化同质性相对稳定,教育系统的公平主要涉及弥补地区差异、性别差异或技能劣势。
然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工作相关移民潮给这一方向带来了挑战。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受全球市场竞争的影响,北欧各国将新自由主义政治思维和治理方式引入教育系统,包括新的公共管理系统和社会技术,但方式不同,对学校实践的影响也各异。
挪威教育体系分析
- 历史发展与政策改革 :挪威的教育系统及其对文化差异的处理对其从贫困国家发展成为世界最富裕国家之一起到了重要作用。18世纪就开始关注学校中语言少数群体(如萨米人)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4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