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通信网络——SDH/MSTP

2009年发在sina blog上的。

 

SDH网络-原理

 

不做传输网的事情转眼一年有余,该好好做个复习笔记,也算是为我的传输工作做一个小结吧。想写三篇,第一篇理论,第二篇写开局维护和排错,第三篇写SDH网络在ISP营运中的业务模式和发展趋势。希望能和大家学习交流,共同进步。但本人水平有限,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指正。

 

从一个提问开始

这是我曾经在工作中被经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SDH是第一层还是第二层技术?看似平淡无奇,回答起来却不那么容易,没有哪个协议对这个问题有明确的回答。

先给一个参考观点:二层技术,二层帧是为了将所需要的数据从数据流中分离提取出来而设计的,并不是只有以太帧,FR帧是二层帧,只要有明确的分割界限,能顺利提取所需要数据,就算是二层帧,所以SDH帧、MPEG-2帧都是二层帧。检查一下SDH帧,SDH有独立完整的帧结构,9*270,每个基本单元虽然是由时间切片得到,但从数据的角度看,它所承载的数据长度是固定的,所以全帧长度也是固定的。其次是数据提取,指针、定帧字节和各个段的定位字节共同完成全帧在数据流中的定位,综上所述,SDH位于OSI模型中的第二层。最后引用一个文献来证明观点,《TCP/IP路由技术》(人邮二版)卷一第一章第一节,明确地将SONET和以太网、帧中继、ATM一起划入了数据链路层。到此问题解决,有理有据,是这样的吗?了解了SDH后再讨论。

 

确定一下SDH技术在光网络中的位置

光网络应该可以分为骨干传输网和光接入网两大块。骨干传输网由波分系统和SDH系统组成。随着各种数据业务需求的带宽不断提升,SDH设备早已经由广域网转向城域网,从核心层向接入层转移,为IP提供承载网服务。但是,SDH网络最初是为了TDM业务而设计的,而对于IP业务的承载有着先天不足,在p2p和钢行管道的特性控制下,所有动态分配的统计复用型业务,将会大量占用业务总线,使跨逻辑系统的交叉资源迅速耗尽。

 

在了解SDH原理之前

在这里所有百度能查到的东西我都要偷懒掉了,下面写点预备知识,简单串一下。

SDH属于电路交换,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分头发展,分别自成体系,趋向融合,两种技术根本区别就在于对数据是存储转发还是直接传输,电路交换就是野蛮的直接传输了,所有超出电路传输能力的数据,统统丢掉,不过进化总是不会中断的,现在的电路交换,在接口上实现了存储转发,一切OK。

回到物种起源的话题。电路交换也经历了从电到光,从模拟到数字的一个过程,从摇把电话的人工交换讲起未免太过遥远,程控交换也不是我能讲的了的,还是从PCM讲吧,PCM切割出来的基准时隙就是一条64Kbit/s的通道了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