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nux 笔记
文章平均质量分 61
qzs_13933908434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专栏收录文章
- 默认排序
- 最新发布
- 最早发布
- 最多阅读
- 最少阅读
-
arm与51单片机之间串口通信实验
这几天弄arm的串口通信,因为以前有点单片机的基础,于是 就选了块51单片机与其实验。实验内容是在linux下编写好串口通信程序,编译后下载到arm板上运行,验证其可行性。linux下串口程序是想51中写入一个数据,并接收起返回值。51中的程序是接受从arm发送过来的数据,并在数码管上显示,在把数据发送回arm。linux下串口通信程序如下:#include #include #i原创 2012-08-25 19:51:00 · 7218 阅读 · 2 评论 -
中断相关寄存器讲解:SRCPND、INTMSK、INTMOD、EXTINT0
这里我有感而发的说一句-----study datasheet,very very important!以下是与中断有关的寄存器: SRCPND(SOURCE PENDING REGISTER) INTMOD(INTERRUPT MODE REGISTER) INTMSK(INTERRUPT MASK REGISTER) PRIORITY( PRIORITY REGIS转载 2013-04-15 10:12:08 · 6434 阅读 · 1 评论 -
DS18B20 Datasheet时序完全解读
DS18B20 Datasheet时序完全解读本文章转自网络,本来想自己整理 但由于时间关系只能贴上原帖,这篇文章不错,教会大家如何看懂复杂难懂的datasheet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DS18B20时序Author:exploer CIEE ,CAU 2008-9-16: 本文档参照Maxim公司DS18B20的Datasheet而完成。其中,加了灰框的部分为转载 2013-03-16 11:09:26 · 2399 阅读 · 0 评论 -
POSIX操作系统的串口编程指南(1)
引言《POSIX操作系统的串口编程指南》将会教你如何成功、高效和可移植的在UNIX环境或PC上对串口进行编程。每一章提供的例程都使用POSIX(Portable Standard for UNIX)终端控制函数,只需极少的修改就可运行在IRIX 、HP-UX、 SunOS、 Solaris、 Digital UNIX、 Linux等大多数类UNIX操作系统。操作系统间最大的不同是串口文件名和文转载 2013-01-08 14:09:22 · 748 阅读 · 0 评论 -
遇到error锦集
1、error: conflicting types for "xxxxxxxxx"原因一:原来是因为没有先做函数声明,而函数位于main()之后,在main函数前声明了函数原型后,一切ok.原因二:头文件的被循环引用,在引用时考虑清楚包含顺序 。如#include "netcomm.h"#include "ticket.h"ticket.h中引用了netcom原创 2012-11-02 11:16:28 · 581 阅读 · 0 评论 -
加载wi-fi驱动遇到问题
加载wi-fi驱动时不成功,打印信息如下,不知道什么原因。[root@mcuzone wifi]#insmod rt3070sta.ko[ 138.360000] rt3070sta: Unknown symbol __bswapsi2 (err 0)insmod: can't insert 'rt3070sta.ko': unknown symbol in module or in原创 2012-10-17 15:42:54 · 1413 阅读 · 1 评论 -
ubuntu下samba服务器配置
1.安装samba 命令:sudo apt-get install samba 2.安装系统设置的共享模块命令:sudo apt-get install kdenetwork-filesharing3.配置第一步在ubuntu下创建需要共享的目录。mkdir /..../...../第二步备份配置文件sudo cp /etc原创 2012-10-17 14:58:32 · 2246 阅读 · 0 评论 -
VirtualBox 下设置共享文件方法
1.关掉虚拟机,打开虚拟机的设置,在数据空间里选择你要共享的文件夹,并且重命名 2.打开虚拟机,重新安装增强功能 3.打开终端,登入root, 4.mkdir /mnt/share 5.mount -t vboxsf youname /mnt/share (youname是你给共享文件夹的命名) 6.再在计算机-文件系统-mnt-share里去看一下,是不是已经好了,试试看原创 2012-10-16 18:31:40 · 573 阅读 · 0 评论 -
Linux内核spi子系统架构分析
Linux内核SPI子系统架构分析(清晰) SPI总线上有两类设备:一类是主控端,通常作为SOC系统的一个子模块出现,比如很多嵌入式MPU中都常常包含SPI模块。一类是受控端,例如一些SPI接口的Flash、传感器等等。主控端是SPI总线的控制者,通过使用SPI协议主动发起SPI总线上的会话。而受控端则被动接受 SPI主控端的指令,并作出响应的响应。Linux目前只支持SPI主控端转载 2012-10-08 17:25:15 · 736 阅读 · 0 评论 -
ubuntu怎样设置root用户
安装ubuntu后,默认的情况下root的密码没有设置,如果使用su命令是无法切换到root权限下的,如果你需要进行pppoe帐户设置的话必须要使用su命令切换到root下才能设置。所以需要设置root密码,在gnome终端输入:sudo passwd root 如何设定/改变/启用 root 使用者的密码? sudo passwd root 为了启用 root 帐号原创 2012-09-08 20:42:56 · 1065 阅读 · 0 评论 -
关于Makefile
第一次编译使用Makefiel编译hello.c,犯了一个很低级的错误,而且还在这个错误上徘徊了好几天,浪费了很多时间。起原因是开始对Makefile理解不够,把指向内核Makefile的目录理解成hello.c文件所在的目录。可笑吧! 是的,只看视频很多东西不实际操作就是不行。所出现的问题: 一,编译时显示:no rule to make target "modules" ,sto原创 2012-09-06 21:40:30 · 785 阅读 · 0 评论 -
rt3070驱动移植及测试
移植RT3070驱动,目的就是把编译成功的RT3070.ko移植到开发板中去。先从网上下好相关压缩包,解压过程不多说。然后是保证编译过程少出毛病,吧内核配置好,具体配置如下: 一:make menuconfig (1)Networking support ->wireless原创 2012-09-06 21:39:16 · 886 阅读 · 0 评论 -
arm与51单片机之间串口通信实验
这几天弄arm的串口通信,因为以前有点单片机的基础,于是 就选了块51单片机与其实验。实验内容是在linux下编写好串口通信程序,编译后下载到arm板上运行,验证其可行性。linux下串口程序是想51中写入一个数据,并接收起返回值。51中的程序是接受从arm发送过来的数据,并在数码管上显示,在把数据发送回arm。linux下串口通信程序如下:#include #include #i原创 2012-09-06 21:39:46 · 1779 阅读 · 0 评论 -
Linux下串口通信编程
具体的封装格式为C代码,这样做是为了很好的移植性,使它可以在C和C++环境下,都可以编译和使用。代码的头文件如下://filename:stty.h#ifndef __STTY_H__#define __STTY_H__#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转载 2012-08-20 21:29:38 · 1805 阅读 · 0 评论 -
使用pthread_mutex_t锁
使用pthread_mutex_t锁linux下为了多线程同步,通常用到锁的概念。posix下抽象了一个锁类型的结构:ptread_mutex_t。通过对该结构的操作,来判断资源是否可以访问。顾名思义,加锁(lock)后,别人就无法打开,只有当锁没有关闭(unlock)的时候才能访问资源。它主要用如下5个函数进行操作。1:pthread_mutex_init(pthread_m转载 2012-08-21 17:58:20 · 640 阅读 · 0 评论 -
运行make menucofig 时出现Your display is too small to run Menuconfig! 解决办法
办法很简单,把终端窗口拉大就OK了。呵呵,很简单吧!``~.~原创 2012-08-15 16:56:51 · 1311 阅读 · 0 评论 -
Linux内核中的等待队列详细讲解
Linux内核中的等待队列--init_waitqueue_head等 Linux内核中的等待队列 Linux内核的等待队列是以双循环链表为基础数据结构,与进程调度机制紧密结合,能够用于实现核心的异步事件通知机制。在Linux2.4.21中,等待队列在源代码树include/linux/wait.h中,这是一个通过list_head连接的典型双循环链表,如下图所转载 2013-04-15 20:25:03 · 1105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