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gplot2读书笔记3:图层的使用(一)图层基础、加标签和注释

使用图层的三个主要目的:

  1. 展示数据:绘制原始数据时唯一的一层(数据层)
  2. 展示数据的统计摘要:在数据背景下展示模型的统计预测效果,模型层通常绘制在数据层之上
  3. 添加额外的元数据(metadata)、上下文信息和注释:也称背景层,了解数据的背景信息或强调数据中的某些特征,一般在最后绘制。

1. 基本图形类型

几何对象是ggplot2的基本组成部分,可以独立构建图形。他们都是二维的,主要函数有geom_area()geom_bar()geom_linegeom_point()geom_polygon()geom_tile()等等。这些函数包括x,y两个主要属性,另外也可以接受colorsize 两个图形属性,他们构成了基本的数据层。

我们可以通过使用+添加图层

df <- data.frame(
  x = c(3, 1, 5),
  y = c(2, 4, 6),
  label = c("a","b","c")
)
df
p <- ggplot(df, aes(x, y, label = label)) +
  labs(x = NULL, y = NULL) + # Hide axis label
  theme(plot.title = element_text(size = 12)) # Shrink plot title

p + geom_point() + ggtitle("point")
p + geom_text() + ggtitle("text")
p + geom_bar(stat = "identity") + ggtitle("bar")
p + geom_tile() + ggtitle("raster")
p + geom_line() + ggtitle("line")
p + geom_area() + ggtitle("area")
p + geom_path() + ggtitle("path")
p + geom_polygon() + ggtitle("polygon")

以上命令运行后可依次生成散点图、含标签的散点图、条形图、色深图、线条图、面积图、路径图和多边形图等八个图,其中ggtitle()是给各个图片添加注释/命名

image


2. 添加标签(label)

主要函数geom_text():和散点类似,就是将point换成了文字。它包括以下几种参数:

  • size:设置字体大小

  • angle:设置倾斜角度

  • family:可设置字体,下面代码中的"sans", "serif", "mono"代表三种字体,"sans"是默认字体。

df <- data.frame(x = 1, y = 3:1, family = c("sans", "s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