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常用配置说明

Redis配置详解

1. Redis默认不是以守护进程的方式运行,可以通过该配置项修改,使用yes启用守护进程

daemonize no

2. 当Redis以守护进程方式运行时,Redis默认会把pid写入/var/run/redis.pid文件,可以通过pidfile指定

pidfile /var/run/redis.pid

3. 指定Redis监听端口,默认端口为6379,作者在自己的一篇博文中解释了为什么选用6379作为默认端口,因为6379在手机按键上MERZ对应的号码,而MERZ取自意大利歌女Alessia Merz的名字

port 6379

4. 绑定的主机地址

bind 127.0.0.1

5.当 客户端闲置多长时间后关闭连接,如果指定为0,表示关闭该功能

timeout 300

6. 指定日志记录级别,Redis总共支持四个级别:debug、verbose、notice、warning,默认为verbose

loglevel verbose

7. 日志记录方式,默认为标准输出,如果配置Redis为守护进程方式运行,而这里又配置为日志记录方式为标准输出,则日志将会发送给/dev/null

logfile stdout

8. 设置数据库的数量,默认数据库为0,可以使用SELECT <dbid>命令在连接上指定数据库id

databases 16

9. 指定在多长时间内,有多少次更新操作,就将数据同步到数据文件,可以多个条件配合  

save <seconds> <changes>
Redis默认配置文件中提供了三个条件:
save 900 1
save 300 10
save 60 10000
分别表示900秒(15分钟)内有1个更改,300秒(5分钟)内有10个更改以及60秒内有10000个更改。

10. 指定存储至本地数据库时是否压缩数据,默认为yes,Redis采用LZF压缩,如果为了节省CPU时间,可以关闭该选项,但会导致数据库文件变的巨大

rdbcompression yes

11. 指定本地数据库文件名,默认值为dump.rdb

dbfilename dump.rdb

12. 指定本地数据库存放目录

dir ./

13. 设置当本机为slav服务时,设置master服务的IP地址及端口,在Redis启动时,它会自动从master进行数据同步

slaveof <masterip> <masterport>

14. 当master服务设置了密码保护时,slav服务连接master的密码

masterauth <master-password>

15. 设置Redis连接密码,如果配置了连接密码,客户端在连接Redis时需要通过AUTH <password>命令提供密码,默认关闭

requirepass foobared

16. 设置同一时间最大客户端连接数,默认无限制,Redis可以同时打开的客户端连接数为Redis进程可以打开的最大文件描述符数,如果设置 maxclients 0,表示不作限制。当客户端连接数到达限制时,Redis会关闭新的连接并向客户端返回max number of clients reached错误信息 

 maxclients 128

17. 指定Redis最大内存限制,Redis在启动时会把数据加载到内存中,达到最大内存后,Redis会先尝试清除已到期或即将到期的Key,当此方法处理 后,仍然到达最大内存设置,将无法再进行写入操作,但仍然可以进行读取操作。Redis新的vm机制,会把Key存放内存,Value会存放在swap区

maxmemory <bytes>

18. 指定是否在每次更新操作后进行日志记录,Redis在默认情况下是异步的把数据写入磁盘,如果不开启,可能会在断电时导致一段时间内的数据丢失。因为 redis本身同步数据文件是按上面save条件来同步的,所以有的数据会在一段时间内只存在于内存中。默认为no

appendonly no

19. 指定更新日志文件名,默认为appendonly.aof

appendfilename appendonly.aof

20. 指定更新日志条件,共有3个可选值:  

no:表示等操作系统进行数据缓存同步到磁盘(快) 
always:表示每次更新操作后手动调用fsync()将数据写到磁盘(慢,安全) 
everysec:表示每秒同步一次(折衷,默认值)
appendfsync everysec

21. 指定是否启用虚拟内存机制,默认值为no,简单的介绍一下,VM机制将数据分页存放,由Redis将访问量较少的页即冷数据swap到磁盘上,访问多的页面由磁盘自动换出到内存中(在后面的文章我会仔细分析Redis的VM机制)

vm-enabled no

22. 虚拟内存文件路径,默认值为/tmp/redis.swap,不可多个Redis实例共享

vm-swap-file /tmp/redis.swap

23. 将所有大于vm-max-memory的数据存入虚拟内存,无论vm-max-memory设置多小,所有索引数据都是内存存储的(Redis的索引数据 就是keys),也就是说,当vm-max-memory设置为0的时候,其实是所有value都存在于磁盘。默认值为0

vm-max-memory 0

24. Redis swap文件分成了很多的page,一个对象可以保存在多个page上面,但一个page上不能被多个对象共享,vm-page-size是要根据存储的 数据大小来设定的,作者建议如果存储很多小对象,page大小最好设置为32或者64bytes;如果存储很大大对象,则可以使用更大的page,如果不 确定,就使用默认值

vm-page-size 32

25. 设置swap文件中的page数量,由于页表(一种表示页面空闲或使用的bitmap)是在放在内存中的,,在磁盘上每8个pages将消耗1byte的内存。

vm-pages 134217728

26. 设置访问swap文件的线程数,最好不要超过机器的核数,如果设置为0,那么所有对swap文件的操作都是串行的,可能会造成比较长时间的延迟。默认值为4

vm-max-threads 4

27. 设置在向客户端应答时,是否把较小的包合并为一个包发送,默认为开启

glueoutputbuf yes

28. 指定在超过一定的数量或者最大的元素超过某一临界值时,采用一种特殊的哈希算法 

hash-max-zipmap-entries 64
hash-max-zipmap-value 512

29. 指定是否激活重置哈希,默认为开启(后面在介绍Redis的哈希算法时具体介绍)

activerehashing yes

30. 指定包含其它的配置文件,可以在同一主机上多个Redis实例之间使用同一份配置文件,而同时各个实例又拥有自己的特定配置文件

include /path/to/local.conf

31. TCP连接保活策略,可以通过tcp-keepalive配置项来进行设置,单位为秒,假如设置为60秒,则server端会每60秒向连接空闲的客户端发起一次ACK请求,以检查客户端是否已经挂掉,对于无响应的客户端则会关闭其连接。所以关闭一个连接最长需要120秒的时间。如果设置为0,则不会进行保活检测。

tcp-keepalive 0

32. 缓存策略

(1) volatile-lru -> remove the key with an expire set using an LRU algorithm
    使用LRU算法移除key,只对设置了过期时间的键
(2) allkeys-lru -> remove any key according to the LRU algorithm
    使用LRU算法移除key
(3) volatile-random -> remove a random key with an expire set
    在过期集合中移除随机的key,只对设置了过期时间的键
(4) allkeys-random -> remove a random key, any key
    移除随机的key
(5) volatile-ttl -> remove the key with the nearest expire time (minor TTL)
    移除那些TTL值最小的key,即那些最近要过期的key
(6) noeviction -> don't expire at all, just return an error on write operations
    不进行移除。针对写操作,只是返回错误信息

 

<think>嗯,我现在要介绍一下Redis常用内容。首先,我需要回忆一下Redis的基础知识,然后整理出它的主要用途、数据结构、常用命令以及使用场景。可能还需要提到持久化、高可用这些高级特性,不过用户可能更关注的是常用部分。 首先,Redis是什么?它是一个开源的内存数据库,支持多种数据结构,可以用作缓存、消息队列等。常用数据结构包括字符串、哈希、列表、集合、有序集合等。每种数据结构对应的命令需要分别说明,比如字符串的SET、GET,哈希的HSET、HGET,列表的LPUSH、RPOP等等。 然后,使用场景方面,缓存是最常见的,还有会话存储、排行榜、消息队列(使用发布订阅或者列表)、实时分析等。需要举一些例子说明。 接下来是持久化机制,RDB和AOF的区别和用途。虽然用户可能只是需要常用部分,但了解持久化对于数据安全也很重要,所以可能需要简要提及。 高可用方面,主从复制、哨兵模式、集群模式这些也是Redis的重要特性,但用户问的是常用内容,可能需要简单带过,重点放在基本使用上。 还有事务、Lua脚本、过期键管理这些功能,可能也是常用的,比如设置过期时间,事务的使用等。 需要确保结构清晰,分点说明,比如分为概述、数据结构与命令、使用场景、高级特性等部分。同时注意用户可能希望知道如何快速上手,所以可能需要给出一些命令示例,但用户的问题中没有明确要求示例,所以可能以介绍为主。 另外,用户提到系统级指令中要求数学表达式使用$...$,但这里介绍Redis可能用不上数学公式,所以可能不需要处理这个部分。不过需要注意如果有变量或技术术语可能需要用格式,但根据用户的问题,可能不需要。所以主要关注中文回答,结构清晰,分点说明。 现在整理一下结构: 1. Redis概述:简要介绍Redis是什么,特点(内存存储、数据结构丰富、高性能等)。 2. 常用数据结构与命令:列出主要数据结构,每个结构对应的几个常用命令,比如字符串、哈希、列表、集合、有序集合。 3. 典型使用场景:缓存、会话存储、排行榜、消息队列、实时统计等。 4. 高级特性:持久化、主从复制、事务、Lua脚本、过期策略。 5. 部署与管理:可能简要提到集群和哨兵,但用户可能更关注单机使用。 6. 客户端支持:多种语言客户端,如Java的Jedis,Python的redis-py等。 需要确保每个部分简洁,重点突出,避免过于深入。例如在数据结构部分,每个数据结构用一两句话说明,然后列出几个关键命令。在使用场景部分,每个场景用一两句话解释,比如缓存加速数据访问,会话存储利用Redis的过期时间等。 可能还需要注意一些易错点,比如Redis是单线程的,所以在处理大键时可能会阻塞其他命令。不过用户的问题可能不需要深入到这里,但如果有常见问题可以提及。 最后检查是否符合用户的要求:中文回答,结构清晰,逐步解决问题,真实可靠。确保没有使用Markdown格式,分点用自然的方式,比如用数字或者项目符号,但用户要求结构清晰,所以可能需要分段和标题,但这里可能用文字描述结构。</think>Redis(Remote Dictionary Server)是一个开源的**内存数据库**,以高性能和丰富的数据结构著称。以下是其核心内容整理: --- ### 一、Redis核心特点 1. **内存存储**:数据主要存储在内存中,读写速度极快(可达10万次/秒以上)。 2. **数据结构丰富**:支持字符串、哈希、列表、集合、有序集合等。 3. **持久化支持**:通过RDB(快照)和AOF(日志追加)将数据保存到磁盘。 4. **高可用**:支持主从复制、哨兵模式(故障自动转移)、集群模式(横向扩展)。 --- ### 二、常用数据结构与命令 | 数据结构 | 描述 | 常用命令示例 | |------------|------------------------|----------------------------------| | **String** | 存储文本、数字或二进制 | `SET key value`<br>`GET key` | | **Hash** | 键值对集合(适合对象) | `HSET key field value`<br>`HGET key field` | | **List** | 双向链表(消息队列) | `LPUSH key value`<br>`RPOP key` | | **Set** | 无序唯一集合(去重) | `SADD key member`<br>`SMEMBERS key` | | **ZSet** | 有序集合(排行榜) | `ZADD key score member`<br>`ZRANGE key start stop` | --- ### 三、典型使用场景 1. **缓存加速** 存储热点数据(如数据库查询结果),减轻后端压力。 ```bash SET user:1 "{name: 'Alice', age: 30}" EX 60 # 设置60秒过期 ``` 2. **会话存储** 保存用户登录状态,利用过期时间自动清理。 3. **排行榜** 使用ZSet按分数排序(如游戏积分): ```bash ZADD leaderboard 1000 "PlayerA" ZREVRANGE leaderboard 0 9 # 获取前10名 ``` 4. **消息队列** 通过List的`LPUSH`/`BRPOP`实现异步任务处理。 5. **实时统计** 利用原子操作(如`INCR`)统计UV、点击量等。 --- ### 四、高级特性 1. **持久化** - **RDB**:定时生成数据快照,适合备份。 - **AOF**:记录所有写操作,数据恢复更可靠。 2. **事务** 通过`MULTI`/`EXEC`批量执行命令(非原子性,中间可能失败)。 3. **Lua脚本** 执行复杂逻辑,保证原子性。 4. **过期策略** - 定期删除 + 惰性删除,自动清理过期键。 --- ### 五、部署建议 - **单机模式**:开发测试环境使用。 - **主从复制**:读写分离,提升读性能。 - **哨兵模式**:自动故障转移,保障高可用。 - **集群模式**:数据分片,支持横向扩展。 --- ### 六、客户端支持 支持Java(Jedis、Lettuce)、Python(redis-py)、Node.js(ioredis)等主流语言。 --- ### 注意事项 1. 避免大Key(如超过1MB的String),影响性能。 2. 内存不足时需监控淘汰策略(如`allkeys-lru`)。 3. 生产环境建议开启持久化,避免数据丢失。 掌握以上内容即可应对Redis的常见需求,建议结合具体场景选择数据结构和配置策略。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