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Spring开发历程
- 第一阶段:XML配置
- spring1.x时代,项目中都是以xml文件的配置:
- 写一个类就是得想着让spring管理,就得到配置文件中编写bean,我们需要频繁的在业务代码和配置文件之间来回切换
- 更大的问题:类和类之间的依赖注入、类的属性等等,需要在配置文件中手动管理,被管理的bean多了,就不免遗忘出错
- 第二阶段:注解配置
- spring2.x时代,随着IDK1.5带来的注解支持,业务组件会采用注解,但是数据源,视图解析器等,还需要xml配置
- 现在如果使用ssm框架进行开发的话就处于这个阶段
- 第三阶段:java配置
- spring3.0引入了基本java配置能力,用java类来替代xml配置文件
- spring4.x和springboot都推荐使用java配置
二、springboot应用搭建
-
前提:必须拥有spring开发经验,熟悉maven,熟悉idea
-
案例:通过浏览器发送请求,服务器向浏览器响应“Hello SpringBoot”
-
步骤
-
创建maven项目(纯maven项目,非web项目)
-
引入依赖
- 父依赖,所有springboot工程必须继承父依赖
- web模块的依赖
-
创建主程序
@SpringBootApplication public class SpringbootApplication { //main方法是jvm运行java程序的入口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用来从java main方法运行一个springboot的启动类, 参数是启动类的字节码 SpringApplication.run(SpringbootApplication.class,args); } }
-
创建controller控制器,编写业务代码
-
注意:要将controller控制器创建在启动类所在的包及其子包下
@Controller public class Hellocontroller { @RequestMapping("/getHello") @ResponseBody public String getHello(){ return "hello comtroller!"; } }
-
-
运行主程序,启动项目
- 程序没有web部署,也没有tomcat, 但是控制台会显示tomcat启动,说明springboot内置web容器,就是tomcat
-
浏览器访问: http://localhost:8080/getHello
-
-
优势
- spring技术栈的一个大整合,简化spring开发
- 简化搭建过程,依赖帮助我们自动完成
- 简化配置,底层采用默认的配置帮我们完成web开发
- 简化部署,springboot内置web容器,就是tomca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