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仅存1000条数据吗?原因很简单?

博客讨论了Navicat分页可能导致数据超出显示限制的问题,实际上数据已成功保存,只是分布在不同页面。同时,介绍了MySQL的特性,包括跨平台性、多种编程语言支持、多线程处理、高效查询以及对大型数据库的处理能力。还提到了MySQL的数据库连接方式、多语言支持和管理工具。

1、原因

因为navicat分页,导致默认一页只能显示1000行,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433616233超出1000行就在下一页显示了,并不是存不进去数据,只是分页显示了,其实第一次已经添加成功了,点击右下方下一页就能看到添加的其他数据了。

2、MySQL数据库特性:

1. mySQL使用 C和 C++编写,并使用了多种编译器进行测试,保证了源代码的可移植性。

2.支持 AIX、FreeBSD、HP-UX、Linux、Mac OS、NovellNetware、OpenBSD、OS/2 Wrap、Solaris、Windows等多种操作系统。

3.为多种编程语言提供了 API。这些编程语言包括 C、C++、Python、Java、Perl、PHP、Eiffel、Ruby,.NET和 Tcl 等。

4.支持多线程,充分利用 CPU 资源。

5.优化的 SQL查询算法,有效地提高查询速度。

6.既能够作为一个单独的应用程序应用在客户端服务器网络环境中,也能够作为一个库而嵌入到其他的软件中。

7.提供多语言支持,常见的编码如中文的 GB 2312、BIG5,日文的 Shift_JIS等都可以用作数据表名和数据列名。

8.提供 TCP/IP、ODBC 和 JDBC等多种数据库连接途径。

9.提供用于管理、检查、优化数据库操作的管理工具。

10.支持大型的数据库。可以处理拥有上千万条记录的大型数据库。

<think> 嗯,用户问的是同样的数据存到PostgreSQL比MySQL占用空间更大的原因。这个问题其实挺专业的,涉及到两个数据库的内部存储机制差异。用户应该是个开发者或者DBA,正在做技术选型或者性能优化。 从用户引用的资料来看,ta已经对比过PostGIS的功能优势,也注意到探探用PostgreSQL支撑百万日活的案例,但特别关注存储空间这个具体指标。用户可能实际遇到了磁盘压力问题,或者在做容量规划。 我回忆下两者的存储差异点: 首先想到MVCC实现不同。PostgreSQL的MVCC会在原数据行旁边存旧版本,而MySQL InnoDB的undo log是集中管理的。PostgreSQL这种设计在频繁更新的场景确实容易积累死元组,导致空间膨胀。不过PostgreSQL有auto vacuum机制可以回收,但需要合理配置。 然后是数据类型存储方式。比如PostgreSQL的数组类型会存成TOAST大对象,JSONB也有额外格式开销。而MySQL的JSON就是简单序列化存储。数值类型上PostgreSQL的numeric比MySQL的decimal精度更高,存储消耗也更大。 索引也是个重要因素。PostgreSQL的索引默认创建fillfactor预留更新空间,B树索引还存事务信息。对比MySQL的索引更紧凑,特别是覆盖索引能力更强。 还有页面布局差异。PostgreSQL的8KB页默认留1/7空闲空间,页头也更大。而MySQL的16KB页利用率更高,碎片管理机制也不同。 最后是压缩特性。MySQL的InnoDB支持透明页压缩,PostgreSQL得依赖第三方工具。不过PostgreSQL的TOAST自动压缩大对象倒是个优势。 用户可能没意识到的是,虽然初始存储较大,但PostgreSQL的扩展功能(如PostGIS)往往能减少外部依赖,总体存储未必更差。而且VACUUM机制调优后空间回收效果很好。 要不要提醒用户关注pg_stat_user_tables视图呢?实际监控比理论分析更重要。不过用户现在问的是原理,先解释清楚机制差异吧。 </think> 关于PostgreSQL比MySQL占用空间更大的原因,核心在于存储架构和功能设计的差异,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五点: --- ### 一、MVCC版本控制的存储实现 1. **PostgreSQL的写时复制机制** 更新数据时,PostgreSQL会创建新行版本并保留旧版本(通过`xmin`/`xmax`系统列标记可见性)。旧版本(死元组)需等待`VACUUM`回收,短期内容易积累冗余数据[^1]。 ```sql -- 查看表死元组占比 SELECT relname, n_dead_tup FROM pg_stat_user_tables; ``` 2. **MySQL的Undo Log机制** InnoDB将旧数据版本存储在独立Undo表空间,主表仅保留最新版本,空间利用率更高(但频繁更新可能引发表空间碎片)。 --- ### 二、数据类型与存储优化差异 1. **数值类型精度代价** PostgreSQL的`NUMERIC`类型支持任意精度(无精度损失),而MySQL的`DECIMAL`在存储时会进行二进制打包压缩。例如存`123.456`: - PostgreSQL:占用16字节(固定) - MySQL:根据精度优化至约9字节[^3] 2. **JSON/数组等复杂类型** PostgreSQL的`JSONB`自带二进制索引结构,`ARRAY`类型存储元素元信息,均比MySQL简单序列化格式(如JSON文本)多占20%-30%空间。 --- ### 三、索引结构的空间开销 | **索引类型** | PostgreSQL空间特点 | MySQL空间特点 | |---------------------|-----------------------------------|-------------------------------| | B-Tree索引 | 存储事务ID(XID)用于并发控制 | 仅存储指针和键值 | | GiST/SP-GiST索引 | 支持地理空间但需额外几何描述符 | 无原生等效类型 | | 填充因子(Fillfactor)| 默认78%(预留更新空间) | InnoDB默认100%(紧凑存储) | --- ### 四、页面布局与碎片管理 1. **页面头部开销** PostgreSQL的8KB数据页头部占24字节(含LSN、事务信息等),而MySQL的16KB页头部仅约14字节。 2. **空闲空间管理** PostgreSQL的`Free Space Map`需额外存储空间跟踪页面空闲区,且`VACUUM`回收前无法复用空间。MySQL的InnoDB通过`INSERT BUFFER`动态合并碎片。 --- ### 五、高级功能的存储代价 1. **PostGIS地理数据** 存储GIS对象需附加坐标系、边界框等元数据,空间占用比MySQL简单二进制地理类型高约15%[^1]。 2. **WAL日志强度** PostgreSQL的WAL日志记录更详细(支持逻辑复制),恢复能力更强的同时占用更多日志空间。 --- ### 优化建议 1. **适时执行`VACUUM`** 配置自动清理:`ALTER TABLE t SET (autovacuum_vacuum_scale_factor = 0.05);` (当死元组超过5%时触发) 2. **启用TOAST压缩** 大文本自动压缩:`ALTER TABLE t ALTER COLUMN c SET STORAGE EXTENDED;` 3. **选择高效数据类型** 避免过度使用`TEXT`,优先用`VARCHAR(n)`;时间戳用`TIMESTAMPTZ`而非字符串。 > **空间与功能的权衡**:PostgreSQL的存储开销本质是为ACID可靠性、复杂数据类型和扩展性(如PostGIS)支付的代价。在千万级数据场景中,合理配置后空间差异通常控制在10%-20%,其功能优势可抵消存储成本[^2]。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