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部类的概念及分类
一般情况,我们把类定义成独立的单元。有些情况下,我们把一个类放在另一个类的内部定义,称为内部类(innerclasses)。
内部类可以使用public、default、protected 、private以及static修饰。而外部顶级类(我们以前接触的类)只能使用public和default修饰。
注意
内部类只是一个编译时概念,一旦我们编译成功,就会成为完全不同的两个类。对于一个名为Outer的外部类和其内部定义的名为Inner的内部类。编译完成后会出现Outer.class和Outer$Inner.class两个类的字节码文件。所以内部类是相对独立的一种存在,其成员变量/方法名可以和外部类的相同。
class Outer{
private int a = 10;
public void show(){
System.out.println("I am encoding");
}
class Inner {
private int a = 20;
public void show(){
System.out.println("I am decoding"+"我的年龄:"+this.age);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Outer.Inner inner = new Outer().new Inner(); //创建内部类对象
inner.show(); //调用内部类中的属性和方法
Outer outer = new Outer(); //创建外部类对象
outer.show(); //调用外部类中的属性和方法
System.out.println(outer.a);
}
}
运行结果如下:
I am decoding我的年龄:20
10
I am encoding
内部类的作用:
1. 内部类提供了更好的封装。只能让外部类直接访问,不允许同一个包中的其他类直接访问。
2. 内部类可以直接访问外部类的私有属性,内部类被当成其外部类的成员。 但外部类不能访问内部类的内部属性。
3. 接口只是解决了多重继承的部分问题,而内部类使得多重继承的解决方案变得更加完整。
内部类的使用场合:
1. 由于内部类提供了更好的封装特性,并且可以很方便的访问外部类的属性。所以,在只为外部类提供服务的情况下可以优先考虑使用内部类。
2. 使用内部类间接实现多继承:每个内部类都能独立地继承一个类或者实现某些接口,所以无论外部类是否已经继承了某个类或者实现了某些接口,对于内部类没有任何影响。
在Java中内部类主要分为成员内部类(非静态内部类、静态内部类)、匿名内部类、局部内部类。
成员内部类(可以使用private、default、protected、public任意进行修饰。 类文件:外部类$内部类.class)
二.成员内部类
1.非静态内部类(外部类里使用非静态内部类和平时使用其他类没什么不同)
i. 非静态内部类必须寄存在一个外部类对象里。因此,如果有一个非静态内部类对象那么一定存在对应的外部类对象。非静态内部类对象单独属于外部类的某个对象。
ii. 非静态内部类可以直接访问外部类的成员,但是外部类不能直接访问非静态内部类成员。
iii. 非静态内部类不能有静态方法、静态属性和静态初始化块。
iv. 外部类的静态方法、静态代码块不能访问非静态内部类,包括不能使用非静态内部类定义变量、创建实例。
v. 成员变量访问要点:
1. 内部类里方法的局部变量:变量名。
2. 内部类属性:this.变量名。
3. 外部类属性:外部类名.this.变量名。
vi. 内部类的访问:
1. 外部类中定义内部类:
new Inner()
2. 外部类以外的地方使用非静态内部类:
Outer.Inner inner = new Outer().new Inner()
内部类的访问具体代码如下:
class Outer{
private int a = 10;
pubilc void show(){
System.out.println("I am encoding");
}
class Inner {
private int a = 20;
public void show(){
System.out.println("I am decoding"+this.a);
System.out.println(Outer.this.a);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Outer.Inner inner = new Outer().new Inner(); //创建内部类对象
inner.show(); //调用内部类的属性和方法
Outer outer = new Outer(); //创建外部类对象
outer.show(); //调用外部类的属性和方法
System.out.println(outer.a);
System.out.println(inner.a);
}
}
2.静态内部类
i. 定义方式:
static class Inner{
}
ii. 使用要点:
1. 当一个静态内部类对象存在,并不一定存在对应的外部类对象。 因此,静态内部类的实例方法不能直接访问外部类的实例方法。
2. 静态内部类看做外部类的一个静态成员。 因此,外部类的方法中可以通过:“静态内部类.名字”的方式访问静态内部类的静态成员,通过 new 静态内部类()访问静态内部类的实例。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Outer.Inner inner = new Outer.Inner(); //定义一个静态内部类对象,静态内部类不依托于外部类对象
inner.show();
}
}
class Outer {
private static int age = 10; //必须用static修饰否则无法调用
static class Inner {
int age = 20;
public void show(){
int age = 30;
System.out.println("静态内部类的局部变量age:"+age); //静态内部类的局部变量
System.out.println("静态内部类的成员变量age:"+this.age); //静态内部类的成员变量
System.out.println("外部类的成员变量age:"+Outer.age); //外部类的成员变量
}
}
}
三.匿名内部类
适合那种只需要使用一次的类。比如:键盘监听操作等等。
new 父类构造器(实参类表) \实现接口 () {
//匿名内部类类体!
}
匿名内部类的使用:
public TestAnonymousInnerClass{
public static void method(Inter inter){ 创建一个方法调用接口中的抽象方法
System.out.println("############");
inter.show();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estAnonymousInnerClass.method(new Inter() { //定义一个匿名内部类,实现interface
public void show(){ //interface只用一次,不用用实现类
System.out.println("TestAnonymousInnerClass")
}
});
}
}
interface Inter{
void show();
}
注意
1. 匿名内部类没有访问修饰符。
2. 匿名内部类没有构造方法。因为它连名字都没有又何来构造方法。
四.局部内部类
还有一种内部类,它是定义在方法内部的,作用域只限于本方法,称为局部内部类。
局部内部类的的使用主要是用来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想创建一个类来辅助我们的解决方案,到那时又不希望这个类是公共可用的,所以就产生了局部内部类。局部内部类和成员内部类一样被编译,只是它的作用域发生了改变,它只能在该方法中被使用,出了该方法就会失效。
局部内部类在实际开发中应用很少。
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Test{
public void show(){
class Inner{
private int a = 10;
public void inner(){
System.out.println("大家好,我是局部内部类");
}
new Inner().inner;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new Test().sho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