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Dran,Cran,CloundRan ,的区别

本文深入探讨了5G网络中的DRAN、CRAN和CloundRAN架构,详细解释了射频收发模块(RF)与基带处理模块(BBU)的功能划分,以及BBU中非实时和实时处理模块的云化部署方式。文章分析了不同架构在物理布放上的选择,以及它们在云化和非云化场景下的应用。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关于Dran,Cran,CloundRan ,的区别

5G的无线网络,无论是SA还是NSA,无线网络的性能有了很大提升,但是从功能上说,基本继承了原来的3G/4G:逻辑停产、协议分层等。
无线网络的功能,我们一般这样拆分:

  1. 射频收发模块,即:RF单元(通常叫做RRU
  2. 基带处理模块,即:Baseband Processing(简称BBU)。
    对于BBU的基带处理,我们可以再拆分成:
    2.1非实时的慢速处理模块(比如切换、RRC连接管理), Non Realtime。 这个模块,我们有可能进行集中云化, 称为CU
    2.2 实时的快速处理模块(比如编解码、快速调度), Realtime, 这部分, 我们很难云化, 仍然放在接近站点的位置,称为DU

对于CU,DU,我们如何物理上布放,有几种选择:

  1. CU和DU都放在BBU盒子中,放在站点,这就是我们最熟悉的3G/4G基站形态,也就是RRU+BBU(含CU和DU)这种传统方式,我们称为DRAN。distributed,强调基带和射频模块的分离布放。
  2. CU和DU都放在BBU盒子中,BBU盒子找个机房,集中堆放,达到节约空间、机房设施,同时还能让集中堆放的BBU资源共享,相互协同。站点布施RRU,BBU集中堆放在接近站点为(通常是几公里~十几公里远)的某个机房。这种方式,我们称为Cran,crntralized,强调BBU的集中部署
  3. Du都放在BBU盒子中,CU部分,通过云化方式实现,在数据中主中,通过虚拟化NFV技术实现。也就是所谓的Clound RAN CU部署在数据中心了,那么部署DU的BBU盒子放在哪呢?答案就是即能在站点上放置,即:DRan,也可以集中放置,即Cran。因此在云化CloundCRan的情况下,也会有DRANC和CRAN的部署方式。

在讨论中,我们没有讨论射频模块,即俗称RRU的布放,因为无论是RRU,还是集成了天线的AAU,都是独立部署的,当然在SMALL CELL的micro BTS和Pico BTS解决方案中,BBU是不存在的,基带处理和RRU、天线都是集成在一起的,也就是一体化的BTS开头。这又是一种形态了。

最后我们可以这样认识DRAN、CRAN和CloundRAN:在无线网络组网架构,即可以是云化的,也可以是非云化的,BBU即可以站点布施,也可以集中堆放,即存在如下几种形态:
5. CU非云化的DRAN
6. CU非云化的CRAN
7. CU云华+DRAN
8. CU云化+CRAN

迈向5G-C-RAN:需求、架构与挑战》白皮书 自从2009年,中国移动首次提出C-RAN概念,已有7年。期间中国移动一直保持着每隔几年发布一个版本的C-RAN白皮书,向业界通报C-RAN进展并呼吁业界共同参与C-RAN的研发。这期间,中国移动始终坚定不移地在推进C-RAN集中化部署和协作化技术在现网中的应用,并研究无线云网络,为最终实现无线通信网的“Open & Soft”的目标而奋斗。 自从中国移动的网络进入4G时代,前传网络对传输资源消耗过高而相对应传输资源有限的网络现实,使得C-RAN在中国移动网络的应用受到了一定限制,其发展也相对迟缓。而从2014年起,通过引入无源波分设备WDM(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i ng)和CPRI(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通用公共无线电接口)压缩技术,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前传网络的光纤资源消耗过多的问题。继而,在2015年至2016年年中,中国移动在一年的时间内发起了多省的C-RAN规模部署的验证工作。通过福建、江苏、安徽三省的规模部署和长期运维验证,不仅证明了C-RAN组网方式在综合成本、无线协作化抗干扰、降低能耗等方面优势明显,也证明了C-RAN采用无源WDM(彩光)传输方案的10站以下的小规模集中,降低了对机房的配电、空间、可靠性等要求,通过长期运维,在运维难度、故障率等都未明显上升。2015年的4期TD-LTE建设指导意见中,将C-RAN作为优选建设方式在全网进行推广。目前C-RAN在沿海多省已经开始了全网的应用。 相较于C-RAN的集中化、协作化和绿色节能方面在中移动现网的推进,无线云化的概念也逐渐被业界广泛的接纳,C-RAN在引入网络功能虚拟化NFV(Network Functions Virtualization)框架后,更是带来了无线资源灵活编排的优势。另一方面,面向5G,基于集中/分布单元CU/DU(Centralized Unit/Distributed Unit)的两级架构也已经被业界所认可,这一网络架构与无线云化的结合,构成了5G C-RAN的两个基本要素。随着越来越多的产业界公司开始投入5G C-RAN的研发,联合更多产业合作伙伴共同研究和解决无线云化在5G网络应用上的问题和挑战,将是C-RAN技术研究和产业推进的下一个目标。 本白皮书与2014年初发布的《C-RAN 无线接入网绿色演进 3.0》和2016年联合产业合作伙伴共同发布的《NGFI:下一代前传网络接口》白皮书一脉相承,重点在于阐述无线云网络基本概念和技术要素,通过产业界各方联合发布本白皮书,我们希望进一步促进无线云网络(Cloud-RAN,C-RAN的四个概念之一)的成熟,并加速推进无线云设备的商用进程。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