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我真心希望你早点看到这篇文章,越早越好!
-
在我还小的时候,我就发现大人的世界总是会遇到各种烦恼、活得忧心忡忡、生活压力巨大,那时候,我以为大人的世界就是这样,社会就是这样。
-
现在我长大了,发现这些所谓「大人的世界」,仅仅是「他们的世界」,在大人中一样有过得优哉游哉、活得明明白白、家庭温馨幸福的,只不过这类人很少罢了。
-
在大学和读研阶段,是我开启疯狂读书的阶段,而所有的书籍都是「自我完善」类的书籍,一直看,一直弥补自己的缺失,包括心态、情绪、逻辑等等。
-
我当时就在想,原来书籍可以学会这么多东西,我真不敢相信身边90%以上的大人早就没有了阅读习惯,他们又是如何建立体系去完善这些事情的呢?
-
答案是没有体系,所以的信息来源都是参差不齐的,东一块,西一块的填补,听听朋友说,刷刷头条号,代价是什么?低质量、不可信、不完善、不科学。
-
我一直都很相信「You are what you read」。
-
「Read」当然不仅仅只有读,其中包括听和看,你听到别人说什么,看到别人做什么,也在塑造着你,这也是我们小时候,在没有阅读能力之前,主要塑造我们的模式。
-
绝大部分人都是逃不了原生家庭的束缚的,原生家庭是怎么样,你大概率未来就会怎么样,因为前20年里听到的看到的,已经把你塑造成的差不多了。
-
虽然人生之后还有50年的时间,但是人生前20年是你从一张白纸开始塑造,可塑性是最强的,之后想要改变越来越难。
打个比方:
-
由于在大学期间,书籍对我的影响力非常大,我觉得一个人是很难不透过书籍来自我完善的,也许可以,但一定会走很多弯路。
-
所以,当时我就喜欢问一些比较优秀的朋友,他们的父母有没有阅读习惯,他们自己有没有阅读习惯,很多的确都是有的。
-
如果你出身在一个有阅读习惯的家庭,你每天阅读就会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如果父母从来都不阅读,让你培养阅读习惯,简直是比登天还难。
-
光是父母的习惯,就已经在不知不觉的塑造了你,这就是所谓的“身教”,可很多人只有“言传”,我觉得言传身教是一体的,只有两者同时进行,才能叫做教育。
-
我总是看到有很多人喜欢排斥自我完善类书籍,我觉得有两类人会喜欢排斥:
1、出身家庭优秀,个人完善度非常高。
-
像是我在留学的时候就认识一个剑桥的朋友,这类人根本不需要看自我完善类书籍,如果他们到了20多岁还需要看这类书籍,根本就上不了剑桥。
-
他们的父母教育程度就很高,早就培养了他们高效学习、时间管理、自律、情绪控制方方面面的能力,对他们来说,自我完善类书籍就是「我早知道」的事情,只不过你把它说出来而已。
-
他们一样可以写一本书叫做《我是如何考上剑桥的?》,当中肯定谈到了很多高效学习、时间管理、自律的事情。
2、出身背景一般,个人完善度非常低。(我就是这类)
-
这类人是最需要这些书籍的人,但是他们恰恰是最排斥这类书籍的人。
-
原因就是,他们本身就没什么阅读习惯,个人完善度非常低,更不可能透过自学地方式去完善自我,这还是挺矛盾的,举一个非常经典的例子,就是《自控力》这本书。
-
有自控力的人,根本就不需要看《自控力》。
-
没有自控力的人,根本看不完《自控力》。
-
就算看完,也没自控力实践,毕竟「读了、读懂、做了」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
你看,偏偏最没自控力的人最需要这本书,但是他们连看这本书的自控力都没有,那又怎么样培养自控力呢?
-
这是天底下最矛盾的事情,也就有了所谓的马太效应,「富人越富,穷人越穷」的结果,这个世界永远都不会公平。
-
包括我之前看到,现在互联网所能接触到的信息是非常公平的,亿万富翁在网上能看到的,你也能看到。
-
事实上真的变公平了吗?
-
完全没有,反而拉大了差距,原因就是,越是懂得学习的人,越会利用互联网搜索有用的信息,越是普通的人,只会利用互联网刷刷抖音。
-
就算是所有信息公开的互联网,依然还在拉大人与人之前的差距。
-
同样放在股市里也是一模一样:
-
越没钱的人越喜欢玩短线,觉得自己可以低买高卖,实际上,大部分人都是亏钱,你想去股市以小博大,大概率只会让你变得更穷,也就是被割韭菜的命运。
-
当然,你可能不会相信,因为你经常都听到有人炒股赚好几倍,这些纯粹是幸存者偏差,一般活下来能告诉你,他活下来,而且还赚好多钱,死去的人你是听不见他们的声音的。
-
这也不是我瞎说的,从数据上也能看出来,现在目前有大概1.5亿个有效账户,10万以下的股票投资账户超过了50%,低于1万资金占比32%,就算在2019年盈利面超过50%的年份,大部分10万以下账户的人依然亏损。
-
钱越少,越难透过投资或炒股改变经济条件,因为钱少在股市里就是弱势群体,而股市是有丛林法则在的,你越弱,就越难生存,最好的选择就是买宽基指数。
-
相反,越有钱的人会越保守,也许是他们有足够的知识对股市保持敬畏之心,也许是有足够的知识知道分散投资的重要性。
-
所以,很多穷人追求的是小概率的赚大钱,很多富人追求的是大概率的赚小钱。
-
我是觉得就算你是穷人,也一定要追求大概率的事情,长期来看会得到很好的回报。
-
如果你从一开始就追求小概率的赚大钱,其实就和买彩票差不多,根本命运无法掌握,纯粹碰运气而已。
-
这也是为什么,我从来都不买过彩票,如果你要我花20元去买彩票,我宁愿把20元存起来,钱少是少,但我非常相信聚沙成塔的力量,聚起来之后就可以把这笔钱拿去投资了。
-
我经常谈到自己玩价值投资,有人就会反驳,这么点钱怎么玩价值投资。
-
我的回答是慢慢玩,我就是从一开始几万资金就玩价值投资,还不是到现在一样可以玩到百万级别。
-
脚踏实地,耐心一步一步地尝试,随着认知提升、理财投资实力提升,慢慢加大金额,只要你的每个选择成功的概率超过51%,你做的选择越多,你成功就是必然的事情。
-
没错,一定是有失败,一定有!尝试的越多,失败的必然越多,我们不需要追求零失败,我们追求的是,让每个尝试的成功概率提升到51%以上,也就是说,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尝试。
-
怎么样算在能力范围内尝试?
-
例如,你从来都没有看过一本完整的投资理财书籍,那你就应该乖乖地买余额宝就好了。
-
如果你上过一些课了或看过好几本书了,那可以尝试一下宽基指数。
-
接下来,你学会财务分析、商业分析、宏观环境等,那就可以尝试购买个股。
-
可惜,现实世界的人,经常都不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出手,而是直接跳到最后一个投资阶段,挑选个股,不被割韭菜才是奇迹。
-
我用鸡汤告诉你就是:你要多尝试,多失败,没关系。
-
我用鸡汤和干货结合告诉你就是:你要多尝试,每个尝试都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出手,这种失败没什么丢脸,但如果完全没有准备,就去尝试,这种尝试不值得称赞,就算是运气好成功了,也一样不值得称赞。
-
回到前面谈的两类人会排斥自我完善类书籍,其实我出身就是第二类人,天资并不怎么样,那你说我是如何改变自己命运的呢?
非常难,非常慢,只能循序渐进,3年能改变就不错了,我推荐你两篇我写过的文章:
-
1、关于慢的:分享一个超级棒的思维方式
-
2、关于培养阅读习惯的:反对只看好书
自我完善类书籍是出身普通家庭的人最需要看的,原因很简单,你只要想象一下:
-
这本书是你爸写的,如果《自控力》这本书在你没出生前,你爸就已经写好了,并且你在和他相处的过程中,你发现他的确是一个自我管理能力极强的人。
-
我觉得你大概率在成年之后,和你爸一样都是自律的人,也许你并没有看过他写的书,但在成长的过程中,他无意有意地会向你灌输他写过的内容,让你少走了很多弯路,站在了他的肩膀上前行。
-
其他能力也是一样的,你想象一下《富爸爸穷爸爸》的作者就是你爸写的、《亲密关系》的作者就是你妈写、《国富论》的作者就是你爷爷写的,虽然你不一定会对他的领域感兴趣,但如果你刚好感兴趣,你一定比一般人都要好。
-
这简直就是无价之宝!我觉得你能够传授一门有用的学问给我,比直接给钱我要来的强得多。
这类似于查理芒格说的:
-
我很喜欢读传记,如果你想把一些伟大的有用的思想教给人们的话,传记是一种更易于使人们将思想创立者的生活与人格联系在一起的方式。如果你同亚当·斯密交朋友,你会把经济学学得更好。
-
同那些已经过世的伟人交朋友这听起来很荒唐。但是如果你一生中总是与那些有远见卓识的’故人’交友的话,那么你将生活得更好,更有教养。这比仅仅讲一些大道理强多了。
-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本书当成我们爸妈写的,经常看,经常做,经常拿出来提醒自己,用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重塑自己,自我教育,就会越来越好。
-
同理,不可能看完这本书马上有效果,别人用几十年总结出来的经验写了一本书,凭什么被你瞬间掌握?你又不是人工智能。
-
很多人觉得这类书籍没用,也是因为他急躁,花几个小时看完就想全部吸收并能实践,这纯粹就是贪婪。
-
就算你花3小时看完《我是如何考上剑桥的?》,你也根本不可能考上啊,人家可是过去20年慢慢积累的,你看了他的经验总结并实践,起码也要花个几年吧。
-
反正我是没希望了,但起码我看了别人的经验总结,我学习了、学会了,我就能够提早教我的孩子,说不定我孩子就能考上呢哈哈。
-
看自我完善类书籍要耐心点,多看几遍,在生活中多运用,过一段时间,回头再看一遍,就好比一个循循善诱的父亲一样,告诉你某个人道理,你去做了一段时间有了成绩或者走了弯路,他又会提醒一下你。
-
有时候有钱人家的孩子的优势,并不是说给了孩子多少钱,而是他传达的思维方式和教育,让孩子有能力以后持续赚钱,所谓授人之鱼不如授人之渔。
-
相反,穷人家的孩子不仅仅是没钱拿,更可怕的是传递错误的思维方式,以至于以后一样赚不了钱,例如「别读书了,早点工作赚钱」,不仅仅不给你鱼,还要让你徒手捞鱼,想想都是细思恐极的。
-
我们都是普通人,钱是没得拿了,思维方式也一样得不到,所以,这就需要后天的自我教育,钱肯定也不可能这么快就赚到,思维方式也不可能一瞬间就改变。
-
唯有慢慢赚钱,慢慢提升自我,慢慢改变思维方式,人生才有可能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