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帧
数据链路层将物理层传送过来的比特流按照一定格式分割成若干个帧,成帧的目的在于:
(1)一旦数据在传输时出错,只需重传或纠正有错的帧,而不必重发全部数据,从而提高效率;
(2)报文不分割整个传输,出错概率较大;分成若干帧后,较小的帧出错概率也小;
(3)检查一个短帧的错误要比检查一个大的报文传输错误要容易,算法也要简单。
2、帧同步
帧同步是指为了能让接收方收到的比特流中明确区分出一帧,发送方必须要建立和区分出帧的边界(起始和终止),方法是在帧的开始和结束位置增加一些特殊的位组合来实现。
3、检错码和纠错码
只具有检错能力的编码称为检错码。既能检错又具有自动纠错能力的编码则称为纠错码。
4、奇偶校验码
奇偶校验(Parity)码是一种简单、但能力有限的检错码,它在信息位的后面附加一个检验位(冗余位),使得码字中“1”的个数保持为奇数(奇校验)或偶数(偶校验)的编码方法。
奇偶校验码在一维空间有“水平奇偶校验”和“垂直奇偶校验”码,在二维空间上有“水平垂直奇偶校验码”。
5、流量控制
流量控制指限制发送方的数据发送流量,使其发送速率不致超过接收方所能处理的能力,而导致接收方数据帧的“淹没” 。
流量控制是一组过程,实际上是用来限制发送方在等待确认前可以发送的数据流量,使其发送速率不致超过接收方所能处理的能力。因此,需要有一些规则使得发送方知道在什么时候可以接着发送下一帧,在什么情况下必须暂停发送,以等待收到某种反馈信息后再继续发送。
发送方收到接收方的确认后,发送窗口右边界向右移动,同时新的帧会到达发送窗口,已被确认正确收到的帧移到了窗口的外面。所以接收方的确认作为一个依据,控制发送方发送窗口向前滑动。接收方可以根据自己的接收能力来控制确认帧的发送,从而实现传输流量的控制。
6、异步协议
异步协议以字符作为信息传输单位,在每个字符的起始处同步,但字符之间的间隔时间是不固定的(字符之间是异步的)。
起止式通信规程便是异步协议的典型,它是靠起始为(逻辑0)和停止位(逻辑1)来实现字符的定界及字符内比特的同步的。一般用于数据速率较低的场合,主要是用在调制解调器中。
7、同步协议
同步协议是以许多字符或许多比特组成的数据块为传输单位,在帧的起始处同步,使帧内维持固定的时钟。由于采用帧为传输单位,所以同步协议能更有效地利用信道,也便于实现差错控制、流量控制等功能。
同步协议可分为两类:面向字符(字节)的协议(Character-Oriented Protocol)和面向比特的协议(Bit-Oriented Protocol)。
8、局域网数据链路层协议
局域网数据链路层协议主要由IEEE 802小组制定,它们涵盖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这些标准包括以下几个:
(1)Ethernet(以太网)
(2)Token-Ring(令牌环)
(3)Token-Bus(令牌总线)
(4)WLAN(无线局域网)
9.数据链路和链路是有区别的,链路是一条物理线路,而数据链路是一个逻辑概念,它包括物理线路和必要的控制规程(协议)。
10.数据链路层主要功能是:成帧、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和链路管理等。
注意:物理层的传输单位是二进制位(bit),而数据链路层是以帧(Frame)为传输单位,而且是在LAN内节点之间的传输。(如果传输数据时经过中间节点,那就是广域网,存在路由选择问题,这是网络层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