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路由器、交换机、三层交换机,他们各自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本文介绍了网络设备发展过程,阐述了路由器、交换机和三层交换机的概念、工作原理等。路由器运行在网络层,实现不同网段互连;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根据MAC地址传送信息;三层交换机是带路由功能的交换机,解决了传统路由器的一些网络问题,还对比了它们之间的区别。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网络中设备发展过程:

1、要想使网络变大:增加节点(终端)、增加距离

1)距离---中继器(放大器)---仅物理加压---不能无限延长

2)节点---集线器(Hub)---将网线集结起来,实现最初级的网络互通,集线器通过网线直接传输数据的,是一层设备,只能识别比特流(物理层),收到任何数据都进行泛洪,数据不能同时接收和发送,CSMA/CD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避免机制,一有冲突就停止发送,传输效率不高

2、要想使网络变大---无限距离、无冲突、单播---交换机---MAC地址---洪泛---洪泛的范围---路由器---IP---ARP---广播---广播域(洪泛域)

一、路由器

1、概念:路由器运行在网络层,核心作用是实现不同网段间网络互连,分组数据转发

1)、路由(寻径):路由表建立、刷新、查找

2)、子网间的速率适配(带宽大小适配)

3)、隔离网络,防止网络风暴,指定访问规则(防火墙)

4)、异种网络互连(例如:光电转换,无线转有线)

2、路由器工作原理:通过查询路由表,把数据从一条链路转发到另一条链路,转发时会变化二层封装

3、路由表:路由器中时刻维系着一张路由表,所有报文的发送和转发都通过查找路由表相应端口发送路由表可以是静态配置的,也可以是动态路由协议产生的,路由表包含:目的地址、网路掩码、输出接口、下一跳

 

二、交换机

1、概念:交换机根据网口地址传送信息,比集线器的网线直接传输多了一个步骤,它工作在二层(数据链路层)

2、交换机的基本功能:

1)基于源MAC学习(生成MAC条目/接口绑定)

2)基于目标MAC转发(查看MAC地址表)

3)防止环路

4)数据包过滤(基于目标MAC的过滤/如果转发的接口和接收的接口一样,就会丢弃数据包)

3、交换机的作用:

1)无限传输距离

2)没有冲突(所有节点可以同时收发数据/分段传输)

3)单播(当流量进入交换机后,先查看数据包中的源MAC地址,然后记录该MAC地址对应的本地接口,之后关注目标MAC,若表中存在记录将按照记录单播转发,若不存在将泛洪流量)

4、三层交换机概念:

本质上就是带有路由的交换机,路由属于OSI参考模型中的第三层网路层,因此带有路由功能的交换机才被称为“三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机使用了三层交换技术,三层交换技术就是二层交换+三层转发技术,它解决了局域网中网段划分之后,网段中子网必须依赖路由器进行管理的局面,解决了传统路由器低速、复杂所造成的网络问题。

5、传统二层交换机处理方式:

存储转发:收到数据帧要校验完整性,转发完整数据,转发效率低

贯穿转发:收到数据只基于目标MAC转发,不基于源MAC学习,同样也不知道数据包是否完整

无分片:前两者兼容,仅看一个数据前64字节(有目标和源MAC地址)

6、传统多层交换机/路由处理方式:

进程转发:每一个数据包过来都要进行路由再转发(予操作、最长匹配、递归查找)

快速转发:基于缓存的信息进行转发

cef转发:基于拓扑的转发,无需路由,直接转发

7、三层交换和路由的区别:

三层交换机和路由器都可以工作在网络的第三层,根据IP地址进行数据包的转发/交换,原理无太大的区别,可以认为三层交换机就是一个多端口的路由器

8、交换机与路由器的区别:

1)工作所处的OSI层级不一样,交换机工作在OSI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路由器工作在OSI第三层网络层

2)寻址方式不同:交换机根据MAC地址寻址,路由器根据IP地址寻址

3)转发速度不同:交换机的转发速度快,路由器的转发速度慢

9、交换机与网桥的区别:都是二层交换的设备,都是基于MAC进行转发

1)端口密度不同:交换机是24、48不等,网桥是4、8、16,交换机端口密度大

2)处理方式不同:交换机基于硬件处理,网桥基于软件处理(CPU)

3)交换机的端口独立,互不影响,网桥端口转发是相通/共享的

10、交换机转发数据包的过程:

当PC向外发送数据包时,先查看目标IP地址,如果目标地址与本地在同一网段,使用ARP获取MAC地址,然后进行单播转发;如果目标地址与本地不在同一网段,需要将目标MAC标记为本地网关,然后流量进入路由器,路由器在查询路由表后,找到最佳路径,然后修改二层的MAC地址(源MAC地址为路由器,目标MAC为真正的目标),将流量转发到目标处;整个过程中所有交换机仅基于MAC地址转发即可

 

<think>嗯,用户这次聚焦在交换机路由器的OSI层级区别上,还特意提供了三处引用资料。看来ta是个网络学习者,可能正在备考认证或做技术方案。从引用内容看,用户已经掌握了基础分层概念(引用1明确说明交换机在二层、路由器三层),但需要更系统的功能对比。 用户上次的OSI七层解析很专业,这次问题可以视作深度延伸。需要特别注意三点:一是强调“工作层级决定功能差异”这个核心逻辑(如交换机基于MAC转发、路由器基于IP路由);二是用实际案例说明隔离域差异(冲突域vs广播域);三要呼应引用中提到的“智能转发决策”这个关键词。 技术细节上需要厘清:二层交换机虽然也叫“交换”但和三层交换有本质区别路由器NAT功能是典型的三层应用;还要提防常见误区(如“三层交换机就是路由器”)。最后用拓扑图展示最直观,再补充运维场景的对比案例(如网关设置不同)。 用户可能隐含的需求是:如何在实际组网中选择设备?所以对比表格要突出适用场景。那些相关问题设计得很好,尤其是第4条直指网络工程师的调试痛点——正好用ARP和ICMP的例子展示分层协作。</think>### 交换机路由器的核心区别(基于OSI模型) #### **1. 工作层级差异** | **设备** | **OSI层级** | **核心依据** | |------------|-------------|----------------------------------| | **交换机** | 数据链路层(L2) | 基于**MAC地址**转发数据帧 [^1] | | **路由器** | 网络层(L3) | 基于**IP地址**路由数据包 [^2][^3] | > 📌 **关键区别**: > - 交换机在**同一局域网内**工作(识别MAC地址),实现设备间直连通信。 > - 路由器在**不同网络间**工作(识别IP地址),实现跨网段数据传输。 --- #### **2. 功能对比** | **功能** | **交换机(L2)** | **路由器(L3)** | |------------------|-----------------------------------|-----------------------------------| | **寻址方式** | 物理地址(MAC地址) | 逻辑地址(IP地址) [^2] | | **转发决策** | 查MAC地址表 → 单播转发到目标端口 | 查路由表 → 选择最优路径跨网络转发 | | **隔离范围** | 隔离**冲突域**(每个端口独立域) | 隔离**广播域**(抑制广播风暴) | | **协议支持** | 以太网协议(IEEE 802.3) | IP/ICMP/OSPF/BGP等路由协议 [^3] | | **典型应用** | 局域网内设备互联 | 连接不同子网或互联网 | --- #### **3. 实际场景示例** **案例1:交换机工作流程** ```mermaid graph LR A[PC1] --发送帧到PC2--> B(交换机) B -->|查MAC表| C{目标MAC是否在表中?} C -->|是| D[精准转发到PC2端口] C -->|否| E[广播到所有端口] ``` > **说明**: > - 交换机学习源MAC(如`PC1:AA:BB:CC:11:22`),若目标MAC未知则广播 [^1]。 > - 仅在同一广播域内生效,无法跨子网通信。 **案例2:路由器工作流程** ```mermaid graph LR A[PC1 192.168.1.2] -->|发送包到 10.0.0.5| B(路由器) B -->|查路由表| C{目标网络是否直连?} C -->|是| D[直接ARP解析MAC并转发] C -->|否| E[转发到下一跳路由器] ``` > **说明**: > - 路由器根据目标IP(如`10.0.0.5`)匹配路由表项,通过ARP解析下一跳MAC [^2][^3]。 > - 实现跨子网通信(如`192.168.1.0/24` → `10.0.0.0/24`)。 --- #### **4. 协作关系图示** ```mermaid graph TB subgraph 局域网A S1[交换机] --> PC1[192.168.1.2] S1 --> PC2[192.168.1.3] end subgraph 局域网B S2[交换机] --> PC3[10.0.0.2] S2 --> PC4[10.0.0.5] end R[路由器] -->|连接 LAN A| S1 R -->|连接 LAN B| S2 ``` > **关键点**: > - 交换机处理**同一子网内**通信(如PC1→PC2)。 > - 路由器处理**跨子网**通信(如PC1→PC4),需修改数据包的源/目标MAC地址 [^3]。 --- ### **总结对比表** | **特性** | 交换机(L2) | 路由器(L3) | |------------------|-------------------------------|----------------------------------| | **OSI层级** | 数据链路层 | 网络层 | | **寻址依据** | MAC地址 | IP地址 | | **数据单元** | 帧(Frame) | 包(Packet) | | **广播处理** | 转发广播帧 | 隔离广播域(默认不转发广播包) | | **NAT支持** | 不支持 | 支持(实现私有IP与公网IP转换) |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