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异常情况的一种常见处理:
try:
· 代码段;
except Exception ,e :
· print e
这里是什么意思呢?
是这样的, 这个e是个变量(这是显而易见的),
那么Exception e,是把产生错误的原因给了e这个变量。
就是那个输入错误后会产生的 traceback 的东西,
这样更能让输入者知道错在哪里。
当然,如果是仅仅做的是批量扫描的脚本,就千万不要这样写了,
这么多个ip要扫描,全部错误都报出来耗时间,耗内存,当然,如果你的是太湖之光,
那随意了(手动狗头)。
第二点:
聊一聊函数里的一个形式为
if __name __=="__main __"的东西,
听说模块里差不多都有,
那么,这又是什么玩意呢?
一个.py文件,如果是自身在运行,那么他的__name__值就是"main";
如果它是被别的程序导入的(作为一个模块),比如:
import re
那么,他的__name__就不是"main"了。
所以,在.py文件中使用这个条件语句,可以使这个条件语句块中的命令只在它独立运行时才执行
就是说有其他的py文件可能会引用它的内容,
这个时候呢,if__name__==“main”
下的语句就不会执行。
第三点:
对上一次的banner收集脚本进行改进,
改成寻找多个,并显示主要信息。
#! /usr/bin/env python
#coding:utf-8
def getbanner(ip,port):
import socket
socket.setdefaulttimeout(1)
s=socket.socket()
try:
s.connect((ip,port))
result=s.recv(1024)
s.close()
return result
except :
pass
def checkvulns(banner):
if("2.3.4" in banner):
print "vulnerable!"
else:
print "unvulnerable!"
if (__name__=='__main__'):
for i in range(1,51):
ip="192.168.80"+str(i)
port=21
banner=getbanner(ip,port)
if banner:
print ip,
checkvulns(banner)
else:
print ip,"not get the banner"
但这样的收集效率太低了,时间可能浪费很多。
听说用多线程来解决,还没学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