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安~这里是传送门:洛谷P2014
题目描述
在大学里每个学生,为了达到一定的学分,必须从很多课程里选择一些课程来学习,在课程里有些课程必须在某些课程之前学习,如高等数学总是在其它课程之前学习。现在有N门功课,每门课有个学分,每门课有一门或没有直接先修课(若课程a是课程b的先修课即只有学完了课程a,才能学习课程b)。一个学生要从这些课程里选择M门课程学习,问他能获得的最大学分是多少?
输入格式:
第一行有两个整数N,M用空格隔开。(1<=N<=300,1<=M<=300)
接下来的N行,第I+1行包含两个整数ki和si, ki表示第I门课的直接先修课,si表示第I门课的学分。若ki=0表示没有直接先修课(1<=ki<=N, 1<=si<=20)。
输出格式:
只有一行,选M门课程的最大得分。
输入样例#1:
7 4
2 2
0 1
0 4
2 1
7 1
7 6
2 2
输出样例#1:
13
题解
每门课程所对应的先修课仅一门,所以我们在理解样例的时候也可以自然而然地画出一颗树状结构来——每门课(存的标号)都只有唯一的先修课即父节点,没有先修课的父节点为0。所以我们就有了个大致的思路——树形结构。
与此同时——题目限定了选课的数量并要求学分最高,我们又可以联想到背包问题(之后发背问题讲解)——动态规划,所以这就是一道背包类的树形DP问题了。
那么问题来了——例如样例作图后如下:(图丑勿喷)
如果我们按照题目要求的逻辑来,就应该先从0开始dp下去,因为要保证在7前先修2,在5前先修7;但是按照我们背包问题的思路可以发现:如果这棵树大一点儿,可能会存在部分先修课被不选,而选上了需要这们先修课的选修课,这是不符合题意的。所以我们依照树形dp的套路——dfs到叶子结点后再层层推上来,转化为最基础的问题。如果倒着来——也就是从叶子结点x开始,dp[ x ]=grade(学分)[ x ]; 然后递归回到x的父节点y进行dp,就意味着dp[ y ]为以y为父节点在m的限制下的最大子树和。至于前文我们舍去从0开始dp的思路的顾虑,因为我们选出其最大子树和后一定会加上它本身的grade,能保证每一个子树都是符合要求选课的,所以溯洄到根节点0时同样符合题意。
大致方向已定,我们开始思考算法——开一个二维的dp数组,dp[ i ] [ j ]代表到第 i 门课程时选 j 门课的最大的学分,所以最后我们要输出的就是dp[0] [m]。(是的就是背包的套路了,所谓树形dp就是从下往上,转化为从叶子结点到根节点的过程。)
转台转移方程为:
dp[y][t]=max(dp[y][t],dp[y][t-j]+dp[x][j]);//x为y的子结点。
下面是代码及详解——
#include<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n,grade[500];
int dp[500][500],fa[500];
int ,maxn=0;
vector<int> v[500];
bool vis[500];
void dfs(int x)
{
vis[x]=1;//标记是否走过这个点
dp[x][0]=0;//初始化
for(int i=0;i<v[x].size();i++)
{
int y=v[x][i];
if(vis[y]) continue;
dfs(y);//遍历到这一子树的叶子结点
for(int t=m;t>=0;t--)//倒序避免重复叠加(背包状态压缩常识)
{
for(int j=t;j>=0;j--)
{
if(t>=j)
dp[x][t]=max(dp[x][t],dp[x][t-j]+dp[y][j]);//状态转移
}
}
}
if(x!=0)//非假结点,是有学分的
{
for(int t=m;t>0;t--)
{
dp[x][t]=dp[x][t-1]+grade[x];
}
}
}
int main()
{
cin>>n>>m;
for(int i=1;i<=n;i++)
{
int a,b;
cin>>a>>b;
grade[i]=b;
v[a].push_back(i);//存图
v[i].push_back(a);
}
dfs(0);
cout<<dp[0][m]<<endl;
return 0;
}
迎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