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9月1日,2018中国(上海)国际人工智能展览会暨OFweek(第二届)国际人工智能产业大会在上海成功举办。
参加本次大会的嘉宾不仅有来自各大AI行业的标杆型企业领袖,还有在工学、医学等学术界享有盛名的专家教授前来分享学术观点,为来宾指点迷津,提供宝贵意见和建议。
人工智能在医疗影像领域的潜力有目共睹,但那些宣称AI能战胜医生的标语到底是夸大其实,还是有理有据呢?人工智能医疗影像落地到底有多难?
8月31日,在本次大会分论坛—AI+医疗专场上,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放射科主任,影像教研室主任詹松华为大家带来了主题为“医学影像人工智能临床的困难与挑战”的精彩演讲,站在医生的角度,为人工智能走进医院,服务于医疗的发展方向和方案作出了分析和观点分享。
以下为詹松华主任的现场演讲内容,OFweek医疗科技网仅作了不改变原意的整理和编辑。
其实我不研究人工智能,我是一个放射科临床医生。现在大家都觉得人工智能不得了,其实并不是。我认为AI要应用到医院还差得很远很远,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
现在很多人都在讲,人工智能今后要替代放射科医生,但放射科医生做的可不是一般的事情,不论是做诊断,还是医疗咨询都是需要非常小心谨慎的。我认为AI取代放射科医生目前是不可能的,还需要很多努力,要走很长的路。所以我今天讲的就是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应用的困难与挑战。
现在是AI投入很多,但AI想取代放射科医生还差得远。为什么呢?有人说医生做不了大领导,因为医生太讲实事求是。病人在你面前,你说他是肺癌,马上开刀开出来,验证给你看是不是肺癌,没有一个医生会乱说话。当有些媒体为了噱头开始乱讲时,我们就知道你们和我们之间的差别很大。所以我要讲四个方面的问题,提供给大家参考。
第一部分:影像医学学科特点和中国现状
首先要搞清楚,放射科包括两部分,一是医师,一是扫描技师。医师是影像医学和核医学毕业的专业医师,而技师来自影像系。医师和技师是两个不同的职位。我是临床医学系毕业的,在临床工作过,也上手术台开刀,但我不是做扫描的,扫描不是我做的事。所以放射科医生做诊断是要临床技术的,这与扫描技师的工作大不相同。
放射科医生是医生中的医师,所有的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