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基础(五)数组结构

Java基础(五)数组结构

本章内容

1.数组的作用
2.数组的定义
3.遍历数组

1.理解数组的作用

存储一个数据使用的是变量,但是如果存储多了
定义变量不方便,使用也不方便。
这时候就可以采用数组来实现。

基本数据类型
byte short int long float double boolean char
引用数据类型
数组、类(String)、接口…

2.掌握数组的定义

<数据的组合> 注意:数组的长度指定完之后 不可以再变化了!
存储<一组><相同数据类型>的数据。

变量三要素:
①变量的数据类型
②变量名
③变量值
int num = 10;
数组四要素:
①数组名(标识符)
②数组元素的数据类型
③数组元素
④数组元素下标(索引/序号) 从0开始

3.掌握数组的基本使用及常用操作

<存储数据>
// 1.声明数组

int[] scores;

// 2.分配空间

scores = new int[3];

// 声明并分配空间

int[] scores = new int[3];

// 3.赋值

scores[0] = 10;
scores[1] = 20;
scores[2] = 30;

<遍历数组>

将数组的每一个元素拿出来展示一下。
// 1.根据数组的元素下标获取值 scores.length 是数组的长度 有几块空间

for(int i = 0; i < scores.length; i++){
	// scores[i]
}

// 2.增强for循环

for(int temp : scores){
	// temp  遍历出来的每一个元素
}

获取最大、最小值

数字排序

插入数字

4.掌握冒泡排序算法

选择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二分查找

冒泡排序的口诀:

  • n表示数字的个数
  • 外层循环n-1 表示比较的轮数
  • 内层循环 n-1-i 表示每轮比较的次数
for (int i = 0; i < arr.length -1; i++) {
			// 内层循环是每轮在进行比较
		for (int j = 0; j < arr.length -1-i; j++) {
			// 相邻元素进行比较
			if(arr[j] > arr[j+1]) {
				// 借助临时变量 进行两个值的交换
				int temp = arr[j];
				arr[j] = arr[j+1];
				arr[j+1] = temp;
			}
		}
}

比较原理:相邻元素进行比较 小的靠前 大的靠后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