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部署了组播工作环境后,将一份流量可以同时转发到相同或不同广播域内的所有组员处,且不对非该组用户进行影响;
组播的部署时需要整个网络中所有路由器,交换机协同进行的;
组播的缺点
基于UDP工作
1,不可靠
2,没有流控
3,无序性----VOIP流量中使用RTP来排序
4,重复接受统一流量(必须避免)
为了避免重复性,组播路由协议又被称为树型协议;因为其计算的路径没有重复性,拓扑结构类似于树;故最后一跳路由器又被称为叶子路由器;
组播的公有地址 224.0.1.0 —238.255.255.255 需要付费使用
其中 232.0.0.0—232.255.255.255 SSM—高级PIM协议
233.0.0.0—233.255.255.255 GLOP
每申请一个AS号,就赠送一段组播地址,这些地址为GLOP地址
注:若AS号长度不够5位,前方加0补;
组播的私有地址 3) 239.0.0.0—239.255.255.255
组播的MAC地址:
组播IPV4地址 2^28个,理论上需要16个OUI;实际只拥有0.5个
01-00-5e-0 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
例:ip的后23位为MAC的后23位
224.0.0.1===01-00-5e-00-00-01
32个ip共享同一个MAC地址
224.0.0.1—224.0.0.32— 224. 00000000.00000000. 00110010
224. 00000001
224.0.0.00000010
组播路由协议:
在第一跳路由器和最后一跳路由器间工作,目标在于计算由源到组源的唯一一条最佳路径;
必须避免重复性;
组播路由协议为避免重复性,存在3个机制:
1、RPF—反向路径校验;本地基于某个源的唯一一个入接口;
例:假设源ip地址为1.1.1.1,其组播流量从本地的F0/0进入;那么本地必须有到达1.1.1.1的单播路由表,且同时该条目的出接口为F0/0口,那么F0/0就具有称为Rpf的条件了;
选举规则:
1)较小的管理距离
2)较小的度量
3)较大的接口IP地址
注:若多个接口均满足RPF的条件,那么可以人为定义其中某个接口为某个源流量的RPF接口;
R2(config)#ip mroute 1.1.1.1 255.255.255.255 fastEthernet 0/0
源ip地址 入接口
2、声明–在一个MA网络内关于一个源的流量只能允许一个出接口
规则:PIM的密集模式比较到源 稀疏模式比较到RP
1)AD小
2)度量小
3)接口ip大
3、树型结构
STP(最短路径树)源树 一个源一颗树,源到接收者最短路径 多源多树
路由器生成的路由表为(S,G)
Rtp(共享树) 先选RP,所有源到RP最短路径,RP到接收者最短路径;仅一颗树;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