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磁盘阵列
1.概述
Redundant Arrays of Inexpensive Disks,磁盘阵列。
通过软件或硬件将多块硬盘或分区组合成一个空间大、性能高和具有数据冗余保护功能的逻辑磁盘。
2.级别
- RAID0(Stripe)
又称带区卷,存储性能最高。
由两块或两块以上相同容量大小的磁盘组成。
优点:
(1)实现数据跨硬盘存储
(2)通过将数据切分成相同大小的数据块分别存储到磁盘中,加快了数据的读写速度
(3)容量为总磁盘容量之和
缺点:无数据冗余功能,不可损坏一块磁盘。
- RAID1:(Mirror)
又称镜像卷,具有数据冗余功能(将原数据复制保存)
由两块容量相同大小的磁盘组成
优点:
(1)具有数据冗余功能,一块硬盘故障不会导致数据丢失
(2)读取性能相对提高
缺点:
(1)空间利用率只有50%
(2)写入性能相对降低,相当于将原数据写两次,数据量增大。
- RAID10与RAID01:
结合RAID0高读写性能与RAID1数据冗余的功能,来相互弥补不足。
RAID10--》先将两组(4个)硬盘作RAID1,之后两个RAID1作RAID0
RAID01--》先将两组(4个)硬盘作RAID0,之后两个RAID0作RAID1
- RAID5:
由三块或三块以上容量大小相同的磁盘组成,采用奇偶校验(Parity),里面含用其他磁盘中的数据备份。
优点:
(1)采用奇偶校验的方法,具有数据冗余功能
(2)组成的磁盘数量越多,容量损失占比越小
(3)RAID1<RAID5<RAID0
缺点:
(1)最多只能损坏一块硬盘
(2)可用容量=总容量-一块硬盘的容量
3.种类
- 软RAID
通过软件来实现RAID功能,消耗系统资源性能,写入速度低下
- 硬RAID
采用磁盘阵列卡,RAID卡上有专门的芯片进行运算处理,不占用系统性能和CPU,成本高
命令配置(mdadm)
1.创建分区(3个分区组建RAID5,1个分区用于备份)
2.创建RAID5
3.查看md0(RAID设备)信息
4.格式化(创建文件系统)
5.挂载
6.生成mdadm配置文件
7.开机自动挂载
8.停止RAID
9.重启RAID
10.模拟分区损坏故障
11.查看RAID状态
12.移除错误分区
13.添加备份分区
14.删除RAID
- 卸载RAID
- 删除fstab中的条目
- 停止RAID设备
- 删除或注释掉/etc/mdadm.conf文件中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