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逻辑运算符实现运算符
我们可以从“投票选举”的角度理解逻辑运算符:
1、 与:要求所有人都投票同意,才能通过某议题
2、 或:只要求一个人投票同意就可以通过某议题
3、 非:某人原本投票同意,通过非运算符,可以使其投票无效
4、 异或:有且只能有一个人投票同意,才可以通过某议题
当使用逻辑运算符时,我们会遇到一种很有趣的“短路”现象。
譬如:( one > two ) && ( one < three ) 中,如果能确定左边 one > two 运行结果为 false , 则系统就认为已经没有必要执行右侧的 one < three 啦。
同理,在( one > two ) || ( one < three ) 中,如果能确定左边表达式的运行结果为 true , 则系统也同样会认为已经没有必要再进行右侧的 one < three 的执行啦!
例:
public class HelloWorld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boolean a = true; // a同意
boolean b = false; // b反对
boolean c = false; // c反对
boolean d = true; // d同意
//a与b都必须要同意才能通过
System.out.println((a && b) + " 未通过");
//a与b必须有一人同意才能通过
System.out.println((a || b) + " 通过");
//a为反对才能通过
System.out.println((!a) + " 未通过");
//c与d中必须有且只有一人同意才能通过
System.out.println((c ^ d) + " 通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