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课.JAVA程序的结构

本文深入探讨了Java程序的主类概念及其main()方法的重要性,解释了为何Java将main()方法封装于类中,揭示了这种设计背后的四大考量,包括对象导向的程序观、资源共享的便利性、统一的文件管理以及平等对待所有类的原则。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Java语言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Java程序的基本组成单元是类,类体中又可包括属性与方法两部分。而每一个应用程序都必须包含一个main()方法,含有main()方法的类称之为主类。

作为一个可以独立运行的Java程序,在它的众多类中必须要有一个类作为程序的起始类,为了方便,本书把这个类称为主类。当需要执行一个程序时,人们在java命令后面输入的便是这个主类的文件名(也是主类名),因此主类文件是Java运行环境建立起来之后第一个被装入虚拟机的用户文件。为了使虚拟机可以找到程序运行的起始入口,主类必须为public类,并含有一个在格式上符合约定的入口方法main()

Java程序的主类常常使熟悉C/C++的读者感到迷惑:main()方法不就相当于C/C++程序中的主函数吗,为什么非得把它放到一个类里,难道它有什么不同吗?

  没错,Java类中main()方法就相当于C/C++程序中的主函数,是一个入口函数。之所以把它封装到一个类里,而不像C/C++那样单独作为一个函数来处理,因为Java的设计者们有如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1)Java既然把所有事物都看成了对象,那么就没有理由不把程序也看成对象,因为程序也是一种事物。既然是对象,那么它就应该属于某个类并以程序名来命名。既然程序是一种类,那么main()就应该是这个类的一个方法,只不过它有些特殊,它是一个入口方法,并且对它有些特殊规定,例如其名称必须为main(),必须是公有静态方法,有命令行参数等。

2)如果把程序封装成了类,那么包括本程序在内的任何程序就都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创建这个类的对象,并通过该对象使用这个类中的资源,这样就便于资源共享,从而提高程序的灵活性。

3)Java程序是一种以类为基本单位的模块化程序,程序被编译后,每一个类会对应生成一个二进制字节码类文件。如果把程序也封装成类,那么它的文件就与其他类文件统一起来,而不会产生其他类型的文件,因而便于管理。

4)之所以把入口方法封装到类中,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尽可能平等地看待所有的类。因为Java的最终目的是要以类为基本模块来实现可装配软件,如果把main()方法封装到了一个类中,那么就意味着main()与类的其他方法没什么本质区别,只不过是分工不同而已。下面很快就会看到,Java的所有类都可以含有一个入口方法而成为主类。也就是说,在Java程序中根本就没有主类、次类之分,这里之所以把带有main()方法的类称为主类,是为了表达方便。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xuenixiang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