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缓存
- 前端缓存主要分为HTTP缓存和浏览器缓存。HTTP缓存是在HTTP请求传输时用到的缓存,主要是在服务器代码上设置,浏览器缓存是在前端js上设置;
- HTTP缓存
整体流程:HTTP缓存都是从第二次请求开始的。
第一次请求资源时,服务器返回资源,并在respone header头中回传资源的缓存参数;第二次请求时,浏览器判断这些请求参数,击中强缓存就直接200,否则就把请求参数加到request header头中传给服务器,看是否击中协商缓存,击中则返回304,否则服务器会返回新的资源。
F5刷新可以刷新last modify,不是ctrl + F5
form memory cache |
不请求网络资源,资源在内存当中,一般脚本、字体、图片会存在内存当中 |
form disk ceche |
不请求网络资源,在磁盘当中,一般非脚本会存在内存当中,如css等 |
- 缓存字段:
1.Cache-Control
请求/响应头,缓存控制字段,可以说是控制http缓存的最高指令,缓存与否判断;
它有以下常用值
1.1 no-store:所有内容都不缓存
1.2 no-cache:缓存,但是浏览器使用缓存前,都会请求服务器判断缓存资源是否是最新,它是个比较高贵的存在,因为它只用不过期的缓存。
1.3 max-age=x(单位秒) 请求缓存后的X秒不再发起请求,属于http1.1属性,与下方Expires(http1.0属性)类似,但优先级要比Expires高。
1.4 s-maxage=x(单位秒) 代理服务器请求源站缓存后的X秒不再发起请求,只对CDN缓存有效(这个在后面会细说)
1.5 public 客户端和代理服务器(CDN)都可缓存
1.6 private 只有客户端可以缓存
2.Expires
响应头,代表资源过期时间,由服务器返回提供,GMT格式日期,是http1.0的属性,在与max-age(http1.1)共存的情况下,优先级要低。
3.Last-Modified
响应头,资源最新修改时间,由服务器告诉浏览器。
4.if-Modified-Since
请求头,资源最新修改时间,由浏览器告诉服务器(其实就是上次服务器给的Last-Modified,请求又还给服务器对比),和Last-Modified是一对,它两会进行对比。
5.Etag
响应头,资源标识,由服务器告诉浏览器。
6.if-None-Match
请求头,缓存资源标识,由浏览器告诉服务器(其实就是上次服务器给的Etag),和Etag是一对,它两会进行对比。
localStorage |
将数据保存在客户端本地的硬件设备(通常指硬盘,也可以是其他硬件设备)中,即使浏览器被关闭了,该数据仍然存在,下次打开浏览器访问网站时仍然可以继续使用。 |
这两者的区别在于,sessionStorage为临时保存,而localStorage为永久保存。
|
sessionStorage |
将数据保存在session对象中。所谓session,是指用户在浏览某个网站时,从进入网站到浏览器关闭所经过的这段时间,也就是用户浏览这个网站所花费的时间。session对象可以用来保存在这段时间内所要求保存的任何数据。 | |
cookie |
cookie: 少量信息,只能保存字符串类型,以文本的方式;<4kb
|
|
session |
session通过类似与Hashtable的数据结构来保存,能支持任何类型的对象(session中可含有多个对象) 大小无限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