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mmap基础概念
mmap是一种内存映射文件的方法,即将一个文件或者其它对象映射到进程的地址空间,实现文件磁盘地址和进程虚拟地址空间中一段虚拟地址的一一对映关系。实现这样的映射关系后,进程就可以采用指针的方式读写操作这一段内存,而系统会自动回写脏页面到对应的文件磁盘上,即完成了对文件的操作而不必再调用read,write等系统调用函数。相反,内核空间对这段区域的修改也直接反映用户空间,从而可以实现不同进程间的文件共享。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可以看出,进程的虚拟地址空间,由多个虚拟内存区域构成。虚拟内存区域是进程的虚拟地址空间中的一个同质区间,即具有同样特性的连续地址范围。上图中所示的text数据段(代码段)、初始数据段、BSS数据段、堆、栈和内存映射,都是一个独立的虚拟内存区域。而为内存映射服务的地址空间处在堆栈之间的空余部分。
linux内核使用vm_area_struct结构来表示一个独立的虚拟内存区域,由于每个不同质的虚拟内存区域功能和内部机制都不同,因此一个进程使用多个vm_area_struct结构来分别表示不同类型的虚拟内存区域。各个vm_area_struct结构使用链表或者树形结构链接,方便进程快速访问,如下图所示:

vm_area_struct结构中包含区域起始和终止地址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同时也包含一个vm_ops指针,其内部可引出所有针对这个区域可以使用的系统调用函数。这样,进程对某一虚拟内存区域的任何操作需要用要的信息,都可以从vm_area_struct中获得。mmap函数就是要创建一个新的vm_area_struct结构,并将其与文件的物理磁盘地址相连。具体步骤请看下一节。
mmap内存映射原理
mmap内存映射的实现过程,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进程启动映射过程,并在虚拟地址空间中为映射创建虚拟映射区域
1、进程在用户空间调用库函数mmap,原型:void *mmap(void *start, size_t length, int prot, int flags, int fd, off_t offset);
2、在当前进程的虚拟地址空间中,寻找一段空闲的满足要求的连续的虚拟地址
3、为此虚拟区分配一个vm_area_struct结构,接着对这个结构的各个域进行了初始化
4、将新建的虚拟区结构(vm_area_struct)插入进程的虚拟地址区域链表或树中
(二)调用内核空间的系统调用函数mmap(不同于用户空间函数),实现文件物理地址和进程虚拟地址的一一映射关系
5、为映射分配了新的虚拟地址区域后,通过待映射的文件指针,在文件描述符表中找到对应的文件描述符,通过文件描述符,链接到内核“已打开文件集”中该文件的文件结构体(struct file),每个文件结构体维护着和这个已打开文件相关各项信息。
6、通过该文件的文件结构体,链接到file_operations模块,调用内核函数mmap,其原型为:int mmap(struct file *filp, struct vm_area_struct *vma),不同于用户空间库函数。
7、内核mmap函数通过虚拟文件系统inode模块定位到文件磁盘物理地址。
8、通过remap_pfn_range函数建立页表,即实现了文件地址和虚拟地址区域的映射关系。此时,这片虚拟地址并没有任何数据关联到主存中。
(三)进程发起对这片映射空

本文详细解析了mmap内存映射原理,对比常规文件操作,阐述了其高效数据传输和进程间共享的优点,介绍了关键函数及其使用细节,以及性能优劣分析。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190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