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
1. OSI参考模型
- 物理层
- 数据链路层
- 网络层
- 传输层
- 会话层
- 表示层
- 应用层
1-1. 物理层
- 用于解决两台
物理机
之间的通信需求. - 具体来说,就是机器A往机器B发送比特流,然后物理层保证机器B能收到这些比特流
- 物理层主要定义了物理设备的标准:比如网线的类型,光纤的接口类型等
- 其主要作用是传输比特流(就是0和1),将其与电压的高低,光的闪灭相切换,网卡就是在这一层工作的
1-2. 数据链路层
- 在物理层 传输比特流的过程中,会存在
错传
,数据传输不完整
的可能,因此数据链路层就产生了. - 数据链路层定义了如何格式化数据来方便传输,以及如何控制对物理介质的访问,通常它还提供错误检测和纠正功能以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 交换机就工作在这一层.
- 总的来说:这一层的主要作用就是负责物理层面上互连的节点之间的通信传输,将0和1序列划分为具有意义的数据帧传送给对方(也就是数据帧的生成与接收).
1-3. 网络层
- 随着网络节点的不断增加,点对点进行通信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多个节点,那么如何找到目标节点以及如何选择最佳路径便成为了首要需求,此时便有了网络层.
- 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将网络地址翻译成对应的物理地址并确定如何将数据由发送方路由到接收方,即本层主要负责寻址和路由选择
- 路由器属于这一层.
- 本层的数据称为 数据报.
- 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在本层的TCP/IP协议中的 IP协议
1-4. 传输层
- 传输层 解决了主机间的数据传输问题,起到可靠传输的作用.
- 主机的传输的数据可以是不同网络的,并且传输层解决了传输质量的问题.
- 这层是OSI模型中最重要的一层.
- 这层我们需要关注 TCP/IP协议中的TCP协议和UDP协议.
1-5. 会话层
- 前面四层可以保证给正确的计算机发送正确的封装信息了,但是用户的体验不好,因为如果仅仅只有前面四层的话,用户还要自己去打包,然后给地址这那的.
- 会话层的主要功能是:建立和管理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
比如建立和断开通信连接
)
1-6. 表示层
- 他可以帮我们解决不同系统之间通信语法的问题,比如说.exe的安装包是不能安装到linux系统下的,书面来说就是:表示层
将应用处理的信息转换为适合网络传输的格式
,即负责数据格式的转换
1-7. 应用层
- 为应用程序提供服务并规定应用程序中通信相关的细节,比如针对特定应用采用的特定协议.
- 也就是说,这层是给发送发和接收方的数据传输提供一些规定,使得两者可以互相正确识别出来,没有这层,你传过去传过来都只是0和1,识别不出来.
- 这层我们需要重点关注TCP/IP协议族中的HTTP协议
2. TCP/IP四层架构参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并没有提供具体的实行方法,而是描述了一些概念,而 OSI的实现,就是TCP/IP四层架构参考模型
- 应用层
(包括了osi参考模型的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
- 传输层
- 网络层
- 链路层
每层的内容和osi七层模型差不多,我就不再重复写了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