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系统内存中设置磁盘缓冲区的主要目的是()。
减少磁盘 I/O 次数。CPU访问磁盘的速度远慢于访问缓冲区,设置缓冲区可以一次从磁盘读入较多数据到缓存,利用时间相邻性和空间相邻性,极大缩短数据访问时间 - 一个文件被用户进程首次打开的过程中,操作系统需做的是 :将文件控制块读到内存中
-
加快虚实地址转换的是 ()
1增大快表(TLB) 2让页表常驻内存 3增大交换区。答案是1、2。
增大TLB,是为了避免去内存中匹配页表。TLB本身就在cache里,而且能并行计算
把页表都放在内存里,也是可以的,但一般页表很大,可以经过多级页表和反置页表处理后再放在内存里。
交换区是内存不够用时的解决手段,增大交换区能腾出更多地方。 -
进程从外设读入并分析 2 个数据块的最短时间是( )。
数据块1从外设到用户工作区的总时间为105,在这段时间中,数据块2没有进行操作。在数据块1进行分析处理时,数据块2从外设到用户工作区的总时间为105,这段时间是并行的。再加上数据块2进行处理的时间90,总共是300。 -
若某文件系统索引结点(inode)中有直接地址项和间接地址项, 则下列选项中, 与单个文件长度无关的因 素是( )。
A 索引结点的总数
B 间接地址索引的级数
C 地址项的个数
D 文件块大小
Linux 中采用把文件名与文件描述信息分开的方法,使文件描述信息单独形成一个定长的数据结构,称为索引节点。也就是说一个文件对应一个索引节点。
因为地址项的个数等于直接地址索引+间接地址索引。而单个文件的大小和间接地址索引的个数和文件块的大小都有关系。Linux文件系统使用索引节点来记录文件信息,作用类似于Windows下的文件分配表。索引节点是一个结构,它包含了一个文件的长度、创建及修改时间、权限、所属关系、磁盘中的位置等信息。
4-2系统小题总结
最新推荐文章于 2024-09-09 18:31:41 发布